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专访丹羽宇一郎:没有必要对“中国风险”过度恐惧【3】

2013年04月02日10:47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的构造变化也需要注意。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

丹羽:几乎不花钱、半强制性地征收国有土地,建造公路、铁路和高级公寓,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价值。这一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所以由基础设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恐怕延续不了很长时间。

未来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是消费,这是许多企业所期待的。但这必须增加劳动人员的工资,中国应该会推进这样的政策实施。

日本也曾在政府的“收入倍增计划”的引导下,在1960~70年代出现过劳动人员工资每年增加15~20%的现象。如今,同样的现象即将出现在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劳动人员自主发起的“野猫式罢工”估计也会频繁发生。

──由于商业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做生意真难”的感叹时有耳闻。

丹羽:日本与中国的文化的确不同。假设有种商品的成本是10日元。日本人估计会定价卖15日元,而中国人则会翻上10倍,要价100日元。单是一个定价,感觉就大相径庭。

但“入乡要随俗”。你总不能到邻居家叨扰,让人家“和自己一样”。我们只有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寻找可行的解决之道。经营者可以采取的方式,是雇用熟悉中国国情的中国人,让他来管理中国的劳动人员。经营者负责决策,在做出说明后下达指示。如若不从,请辞职走人。这恐怕是唯一的办法。

──中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丹羽:兼顾环保与经济增长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日本在高速成长期的时候,也曾经遭遇过公害问题。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个阶段。

人有时候的确很愚蠢,好多事情只有等到落到自己头上,才会意识到“这样不行”,然后再采取对策。中国今后估计也会推行严格的环境监管。等到“北京市内只准纯电动汽车行驶”这样的规定出台,估计北京的空气转眼之间就会好起来。

──围绕着“钓鱼岛”,中日关系至今仍处于紧张状态。

丹羽:中国政府的真实想法还是希望两国能够友好。因为中国经济的中心是贸易,这就需要与所有的关系国、包括日本在内,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政府明白吵架没有任何好处。但碍于面子,不能轻易向对方示弱。这一点日本也一样。要是这种恶劣的关系成为定式,双方丧失交换意见的机会,情况就可怕了。 今年5月份在韩国预定举行中日韩首脑会议。我觉得那个时候是改善双边关系的一个好机会。(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