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未來工廠】(三):跨越單元生產的障礙(下)【2】

2013年09月13日08:32    

共用檢查設備

下面就來介紹跨越第三個障礙——設備成本、也就是實現沒有浪費的設備投資的方法。就拿前面提到的帶有無線數據發送功能的高度尺和接觸式探頭來說,這樣一套裝置並不便宜。如果每人一套,投資額就會增加,不僅很難實現,而且還會形成巨大的浪費。

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就是在組裝單元群中設置一定數量的檢查單元(圖4)。在羅蘭,這叫做“Special Shop”(特殊工作台)。工人在自己的組裝單元中工作,快到要使用檢查設備的工序時,組裝單元上設置的顯示器上就會顯示“請到特殊工作台”。這時,工人和帶腳輪的工作台上放置的產品一起移動到特殊工作台進行檢查,如果顯示OK,就再返回自己的組裝單元。

圖4:利用單人式單元生產打造品質

不僅是產品組裝,單人式單元生產在檢查的時間、特性及方法方面都很恰當,還能迅速反饋到設計上。其中,數字測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有時需要排隊等待,不過基本不會出現所有工人一起涌到特殊工作台的情況。如果經常出現3、4人排隊等待的情況,工人肯定會提出要求。這時,可以考慮增設特殊工作台。

根據每件產品的平均組裝工時和使用該設備的檢查工序的時間比例,可以計算出幾個工人共用1台設備比較好。能夠准確測量這些時間(POP=生產時點)也是“數字單元生產”的一大優勢,詳細內容將在后面介紹。

生產手冊的數字化之路

筆者在前面已經介紹了彌補人類弱點——集中力和注意力的方法,但還沒介紹彌補記憶力的方法。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但還是想讓所有工人都能獨立完成有幾千個零件、需要幾十個小時的大規模組裝。這樣怎樣實現呢?

我記得羅蘭公司開始考慮由流水線生產轉為單元生產是在1996年。筆者當時是生產部門的小組長,還處在年輕氣盛的年紀。當時,筆者反對單元生產,還曾跟生產部長爭辯說“這根本不行”。沒想到將來會成為單元生產的專家。

當時生產部長說,“不管行不行,先試試看”,筆者隻要答應說,“好吧,我研究一下”。結果一研究才發現“這或許可行”。於是筆者決定讓一名老工人看著有500頁A3紙的生產指南,組裝當時最復雜的產品。結果,他一個人就完成了。

不過,因為是有經驗的老工人,所以才做得到。怎樣才能讓當時近50名工人全都做到呢?正當筆者為此苦惱的時候,用三維CAD制成的一目了然的設計圖出現在眼前。

當時,中端三維CAD已開始普及,在經營會議上負責開發的董事說:“以后將在設計中採用三維CAD,但是,僅設計部門使用三維CAD沒有意義。所有部門如何使用三維CAD將關系到今后公司的命運,以后的主題將是‘數字工廠’。”筆者聽到這番話的瞬間,腦海中浮現出了“直接使用三維CAD數據的既美觀又好用的數字指南”,筆者覺得,如果使用數字指南,任何工人都能夠進行單人式單元生產。

下一篇就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這種數字指南。(作者:關伸一,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