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福島風電】(4)漂浮的海上風電場如同陸地般平穩

2013年09月27日10:45    

【相關新聞】

生物塑料技術發展迅猛,用途急速擴大

日本政府或以環境技術“減排貢獻”取代“減排目標”

“虛擬發電站”能否取代大規模集中型電力系統?

美國政府相繼啟動推進生物燃料的計劃

儲藏技術改變氫戰略,氫燃料跨國運輸或成現實

8月23日,“福島復興浮體式海上風電場實証研究事業”帶頭人、丸紅公司國內電力項目部部長福田知史來到了福島海域,視察漂浮於此處的海上風車及浮體式海上變電設備(變電站)的情況。

海龍丸雷達上顯示的變電站影像。還可看到周圍作業船的影像。

在船駛向福島海域距離海岸約20公裡處時,福田部長心中感到一絲不安。雖然風車和變電站已從東京灣平安抵達了目的地,但海底系泊作業卻比預定推遲了3周左右。

下面就由福田知史部長介紹在現場看到的情形。

大家好,我是丸紅的福田。時隔一個半月又和大家見面了。此次將介紹首次視察現場時的情況。

8月23日11時30分。我們乘坐的當地漁船海龍丸(14噸)從福島縣磐城市的久之濱港出發。

目的地是福島海域距海岸約20公裡處的“海上風力發電船設置作業海域”。目前,作業海域正在開展3項作業。分別是變電站系泊、海上風車系泊以及變電站和海上風車之間的電纜連接。

“海上風力發電船設置作業海域”位於東經141度13分到16分、北緯37度18分到19分處,設定范圍為東西4公裡、南北2公裡。以2公裡的間隔,在中心的東側系泊海上風車,在西側系泊變電站。由於周圍有很多船舶穿行,作業過程中,平時會派5艘警戒船進行監視,防止其他船舶誤入這一海域。

雖然不巧趕上陰天,海上霧靄蒙蒙,但海面十分平靜,海龍丸一路順利前行。

被變電站的美景震憾

12時50分。變電站首先映入眼帘。

太美了。

當時的感受隻能用這個詞來表達。朦朦朧朧的海面上,黃白相間的船體色彩十分鮮艷。從海上看,景色之美無法言喻。

      

又向東航行了10分鐘左右,給人以“庄重”沉靜之感、漂浮在海上的風車越來越近。與后面漂浮的作業船相比,可以切實地感受到風車的巨大。

停泊在海上風車附近的作業船正在利用機器人攝像頭確認系泊風車的海中鎖鏈的情況。

大約用了1小時左右視察完海上風車的作業情況之后,海龍丸再次掉頭駛向變電站。此時與負責變電站系泊作業的吉田組公司工程課長代理宮本輝取得聯系,獲准可以登船。

登上發電站,感受到出眾的穩定感

14時15分,終於“登上”了變電站。這時海面剛好起了風浪,由於海龍丸架起的梯子晃動幅度較大,掌握不好時機就上不去。

但登上變電站以后,就完全感覺不到搖晃了。完全像是登上了陸地的感覺。標准吃水深度(從水面到船底的深度)為50米,而作業時的吃水深度隻有35米。盡管吃水深度變淺,但穩定感仍十分出眾。很是值得信賴。

接著來到用於開展作業的平台船,參觀了監控室和食堂等。平常會有20幾個人在此工作。

隨后又回到變電站,沿著作業台階來到直升機坪。

在此處,適合發電的自然風徐徐吹來。如果是冬季,吹來的自然風會更利於發電。這時,我之前感到的不安瞬間轉變成了“成功”的信心。

為了調整鎖鏈的扭轉角度,平台船旋轉了20周

實際上,從陸地到變電站的海底電纜已經鋪設完畢,但在海底系泊海上風車和變電站的作業卻比最初預定推遲了3周左右。

時間推遲的主要原因是天氣。因海面起了大風浪,運載資材和施工人員的作業船有時無法停靠,隻能回港。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體積“太大”。用錨和鎖鏈固定如此巨大結構物,這一作業的困難程度超乎想象。

用於系泊作業的鎖鏈,一個鏈環的重量在200公斤左右。而且非常長,海上風車用6根850米長的鎖鏈系泊,變電站用4根750米長的鎖鏈系泊。2個鏈環連在一起就大約有1米左右,因此1根850米長的鎖鏈重量大約為350噸。

用於系泊的鎖鏈一個鏈環大約20公斤重

問題是由1根固定變電站的鎖鏈引發的。系泊作業是,安裝上鐵絲,利用絞車拉起沉在海中的鎖鏈。但作業過程中因反復起落,有一根鎖鏈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了13周半,形成了一個疙瘩。

要進行調整,隻能沿反方向旋轉。因此,就使用於作業的平台船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旋轉了20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預測到再次拉起時鎖鏈還會旋轉6周半。這樣一來,鎖鏈便可將錨和變電站連接起來。

雖然時間推遲,但隨后的作業進展順利。如果以這一速度推進,用電纜連接變電站和海上風車的作業預計會在9月內完成。試運轉即將開始。(作者:田中太郎,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