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日本的制造业真的是“品质过剩”吗?【2】

2013年05月27日08:2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只有特定领域的基础研究是不够的

——那么,日本的情况如何?

木村:如你所知,作为“安倍经济学”的第三只箭,日本政府准备针对特定领域加强研究。但实际上,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关于产品制造技术的研究,几乎没有进行过国策方面的讨论。

从日本国内来看,东京大学人工物工学研究中心与上述欧美的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比较类似,一直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然而与英美目前的举措相比,规模相差悬殊。日本缺乏“要把制造作为竞争力”的构思。

当然,特定成长领域的研究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制造基础,这也终将是一场“梦”。比如碳纤维材料,作为理想材料,日本从30多年前就一直进行材料研究。因为研究内容不断进化,并且还能写论文,所以对于学者而言,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不管怎么进行基础研究,都没有实现实用化。最后,还是因为碳纤维与其他材料的接合技术及为降低成本的制造技术追赶上来,这个理想材料才得以实现实用化。

——迄今为止,这些实用化工艺都是由民间技术人员研发的。

木村:的确,日本在汽车及家电等领域曾拥有全球最高水平的制造技术。日本也因此而觉得高枕无忧。但从学术角度来看,如今日本的制造技术优势在逐渐减弱。

随着家电、汽车等“地产地消”化的推进,从开发到制造均在作为产品销售市场的国家进行。在海外转移论盛行期间,也进行过在日本进行设计开发,只将“制造领域”转移到海外的讨论。但这不符合实情。结果,开发、制造技术都接连转移到了海外。当然,如果有“新一代技术种子”就好,但要想继续开发“种子”,最终还是离不开制造。

我们担心的是,在人才和知识方面也发生维持“日本竞争力”的“种子”断绝的情况。

为何需要有现实的研究平台?

——美国、英国为何积极设立现实的研究中心?

木村:制造需要的基础技术涉及面较广。需要将有可能制成产品的基础研究及相关人员聚集到一个场所,边沟通边进行研究。还需要建立试产线等,以便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现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常说的“制造工学”、“设计工学”的领域吧!

木村:是的。如今也称为“综合工学”。机械工学领域有四力学之说,即热力学、机械力学、流体力学和材料力学。这四个力学实际上已完美地构成了一个体系,水平相当高。因为无论谁教谁学,都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不过,虽然几十年前就常说“制造工学”、“设计工学”,但由于老师和教材的不同,内容也不同(笑)。就拿企业来说,虽然企业内部也会形成一种体系,但跨企业后,讨论意见就会出现分歧。因此无法提高水平。

的确,日本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一线。比如,有比机械更能精确地调整精度的人吧。为了传承、继承他们的技艺,政府也在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但只靠守住传统技艺这一做法,终将无法维持竞争力。

按道理,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应该是如何才能制造出精度超过“工匠技艺”的设备。为了制造出全新设备,需要具备综合性思考能力,比如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技术,如何从最初什么都没有发展到建立车间生产线等。美国和英国也认识到了这一课题的重要性。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