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能源環境

光伏“戰爭”愈演愈烈,全球局勢變幻莫測【3】

2012年11月19日08:57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即使收購價格下降,德國裝機容量依然堅挺

在此,筆者要談一談曾經通過光伏發電的普及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引領世界,但日后受到中國企業的排擠,而且面臨沉重財政負擔等問題的德國。

德國依然是光伏產業的主角。2004年通過加強FIT使光伏發電產業的形態從根本發生了變化,這已經成為歷史。雖然西班牙通過實施大膽的優惠政策一度搶走首位的寶座,但德國幾乎穩坐裝機容量榜首。這2年700萬千瓦的年裝機容量令人吃驚。繼2010年之后,2011年的裝機容量也達到了700萬千瓦。在收購價格日益低下,已經相當之低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可謂壯舉(?)。雖然一些消極看法認為增長已經停止,但對於日照條件並不優越的德國,如此高水准理應得到稱贊。憑著上述成績,在發電需求量中所佔比例提高到3%,在2020年之前提高到10%,實現這一目標亦有可能。

對於上面驚人的數字,大多數看法認為這是收購價格下調前的搶購需求(每半年修改一次收購價格),因為從基本上來說,家庭等建設方已經在電池板的價格大跌中獲利。電池板價格下跌的速度要高於收購價格下調的速度。電池板價格在這1年間降到了2分之1,而系統價格在6年間下調了6成(資料5)。

資料5.德國的光伏發電價格變化

-100kW以下的房頂系統均價-

(出處)Greentech Media

以中國企業為主的產能擴張競爭催生出龐大的庫存,消化庫存的地方自然是建設余地相對最大的國家,也就是德國。

短期的消化主體是自家發電,也就是家庭和工廠房頂等現場發電。有定期投資性質的實用規模的電源開發缺乏即效性、即時性。按照彭博的推測,可再生能源2010年的意外亮點是“小規模分散電源”的飛躍式增加,電源是光伏發電,地點是德國。2011年的格局估計也基本相同。僅12月的需求就達到了200萬∼300萬千瓦。

德國國內的評價出現分歧

超出預計的大量建設在德國引發了諸多討論。討論圍繞財政負擔和電費漲價的負擔過重展開。認為光伏發電的建設成本高、利用率低,作為可再生能源推進措施效率差的意見增多。光伏佔可再生能源補貼的6成,但在電力中卻隻佔3%。2011年,可再生能源佔電力的比例達到了2成。

由於中國企業的進軍和大幅降價,以生產商為主,關於光伏發電相關企業經營低迷也是議論紛紛。以4月3日宣布申請適用《公司更生法》的Q-Cells為首,多年前活躍在市場上的企業倒閉、關閉營業所、停業的情況頻發。而且,在低壓地區大量建設會增加供電的不穩定性,這一點也在逐漸成為現實。

在這種形勢下,進入2012年后,關於光伏發電,有意見提出應廢止電力收購、進一步大幅下調價格。其內容是廢止家用以外的收購,大幅下調家用價格。這項制度修改的詳情將公開發表,征求國民的意見。

日本的報道著重強調的是德國FIT制度的失敗,但這基本上是光伏發電的問題,畢竟家用還將延續。而且,聯邦環境部長羅特根對援助可再生能源態度積極,反復表示“得到了多數國民的支持”。

強力的德國產業高度化政策

隻要在本國內建設光伏發電,就會發生安裝和維護等業務。如今,開發外設、控制技術和降低成本已經初具成效。光伏發電不只是光伏單元和模塊。把產生的直流電轉變成交流並進行控制的逆變器是附加值更高的功率電子產品。在開發此類控制技術方面,德國走在世界前列。

此類控制技術不僅是光伏,還是風力發電和有望普及的所有分散型系統的關鍵。在蓄電池開發中也處於有利位置。在某些地區,網絡供求控制技術的開發環境即將得到完善。這可能會被稱為產業技術和系統的高度化。

而且,以電池板的生產設備為首,全球通用的研究開發很多,技術正在向世界的生產基地——中國等亞洲地區大量輸出。之所以受到中國廉價電池板的沖擊,卻不指控其傾銷,大概是因為降低成本有助於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而且德國正在銷售生產設備等高附加值的相關產品。在某種意義上,二者屬於互惠(更密切?)關系。關於這一點,有看法指出,大多把技術囤積在集團內部的日本企業正在逐漸喪失技術實力。

如上所述,(也有看法認為)光伏發電之所以在收購價格降低的局面下爆炸式增加,這不僅是因為搶購需求,也是因為隨著電池板降價、電費漲價,距離電網平價已經越來越近。在這種情況下,普及有望自發進行。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不僅是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歐洲的逆變器等高附加值的周邊產品也在逐漸進入日本。雖然探討可再生能源的課題無可厚非,但不能忘記的是,為了追求進一步的高度化,世界已經走在了前頭。(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