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150年企業諾基亞描繪的復活之路【2】

2013年10月21日00:18    

“iPhone”3天的銷量超過諾基亞智能手機3個多月的銷量

考慮到這一點,為了確保企業的生存,“轉讓主力業務”的大膽決定恐怕無法避免。智能手機低價格化的速度超過了過去的平板電視。在早早便淪為大路貨的智能手機領域,品牌影響力遜於蘋果和三星的諾基亞挽回市場的余地越來越小。蘋果的新商品“iPhone5c”和“iPhone5s”上市3天的銷量就達到了900萬部,而諾基亞的智能手機“Lumia”的銷量在第二季度的3個月內僅為740萬部,二者之間存在著難以彌補的差距。

與屢戰屢敗、陷入不斷裁員的狀況相比,趁技術實力和品牌號召力猶存之際,尋找出價最高的買家的做法應該更加合理。而埃洛普做出這樣的判斷時,買家隻有微軟。

微軟在智能手機領域遠遠落后於其他企業,該公司的命運事實上掌握在諾基亞手中。如上所述,配備Windows的智能手機在市場上所佔份額僅有3.3%。而且,其中10部有9部都出自諾基亞,倘若諾基亞無奈退出市場,微軟就將失去向智能手機領域拓展業務的落腳點。正因為如此,該公司才會拿出約54億歐元的巨款買下諾基亞。

由B2C向B2B轉變

收購諾基亞不代表微軟就能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展現出影響力,不少意見反而對其效果持懷疑態度。而對於諾基亞,轉讓則會帶來諸多好處。

諾基亞在宣布轉讓手機業務的大約1個月前,把該公司與西門子的合資公司——無線網絡設備生產商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現諾基亞解決方案和網絡公司,簡稱NSN)納為了全資子公司。其目的是在手機業務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把能獲得穩定收益的通信基礎設施業務完全收至麾下,從而強化盈利基礎。

諾基亞為了將NSN納為全資子公司投入的資金高達17億歐元,財務基礎可能因此而弱化。但按照諾基亞與微軟簽署的轉讓協議,除了54億歐元的業務轉讓收益之外,諾基亞還將接受微軟總額為15億歐元的貸款,彌補NSN的收購資金綽綽有余。市場上有看法認為,諾基亞可能會利用微軟提供的資金去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無線網絡設備部門。現在,無線網絡設備市場的全球份額冠軍是愛立信,華為技術位居第二。諾基亞雖然名列第三,但是,如果成功收購了阿爾卡特的無線網絡設備部門,該公司的份額就將逼近愛立信。

諾基亞似乎打算通過把手機業務轉讓給微軟,使主力業務在短期內從“手機終端”轉到“無線網絡設備”。轉讓手機業務后,收益來源除了無線網絡設備之外,還有地圖信息服務和專利相關業務,不過,在讓“諾基亞”品牌從手機這種面向消費者的“B2C”品牌轉變成無線網絡設備這種面向企業的“B2B”品牌的決策上,該公司可以說做的是干脆利落。

業務轉讓,非現在不可

成功退出業務的重點在於時機。既然要轉讓業務,重要的當然是要選擇買方出價最高的時候。在智能手機市場魅力驟減的情況下,現在或許已經是諾基亞轉讓手機業務的最后時機。

實際上,黑莓公司在9月份把所有股份轉讓給了投資公司。在日本,NEC和鬆下也接連決定退出智能手機業務。如果要退出智能手機業務,現在正是時候,對於曾是全球最大手機企業的諾基亞來說也不例外。

通過轉讓銷售規模相當於149億歐元的手機業務,諾基亞的銷售額幾乎將減少一半。佔總數約36%的3.6萬名員工將轉入微軟。在宣布轉讓的新聞發布會上,董事長席拉斯瑪吐露了心中的痛楚:“這雖然是合理而且正確的一步,但我們的心情非常復雜。我們希望把這次轉讓,作為下一個150年的開始。”

業務規模減半,朝著下一個“150年”重新出發

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最初是一家紙漿生產商。之后,該公司又涉足輪胎等橡膠產品,很快發展成了一家經營電視機、計算機等產品的綜合企業。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諾基亞遭遇了經營危機。當時,該公司加快實施選擇與集中,蛻變成一家手機企業,一舉成為了世界手機霸主。而通過這一次的手機業務轉讓,諾基亞將回到B2B企業的軌道。

諾基亞這樣的業務大轉換估計很難效仿。尤其是對於堅信“電視機是家電王者”,重建平板電視業務沒有眉目,拖拖拉拉一再裁員的日本電器行業來說,效仿起來恐怕更加困難。

但諾基亞轉讓手機業務的做法告訴我們,要想讓企業生存下去,有時也要做好轉讓核心業務的思想准備。因為有著150年大膽重組業務的歷史,所以諾基亞的做法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雖說諾基亞“脫離手機”的成敗還不得而知,但是,通過關注其未來的走向,日本電器行業或許也能從中找到啟示。(作者:大竹剛,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