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14:52
16GB款式的iPod touch通過削減多種要素,實現了低價格。為降低成本所犧牲的很多地方都與產品設計息息相關。
2013年5月,蘋果悄悄推出了一款商品——iPod touch 16GB。過去的iPod touch系列擁有兩種產品線,分別是內置存儲容量為32GB的款式(含稅2.98萬日元)和64GB的款式(含稅3.98萬日元)。16GB款式售價2.28萬日元,比32GB款式又便宜了7000日元。
但是,如此之低的價格,單靠內置存儲容量減半根本無法實現。為了把16GB款式推向市場,除了存儲之外,蘋果還刪減了4項與成本關系密切的功能與設計。
《日經設計》邀請精通金屬加工的多位技術人員,一同對新款廉價版iPod touch進行了拆解。通過拆解可以看出,在智能手機及關聯產品快速淪為大路貨的背景下,蘋果在制造上面臨兩難局面。
徹底簡化制造工序
首先來看廉價版iPod touch舍棄的4個要素。最顯而易見的,是去掉了機身背面上方的攝像頭。按照美國iSuppli的估算,iPad mini配備的同規格攝像頭(背面500萬像素與正面120萬像素兩個攝像頭)的部件成本為11美元。即使加上存儲器減量省出的10美元(同為iSuppli調查的iPhone 5的存儲期間成本),距離7000日元的價差也還相去甚遠。
因此,對於在開發iPod touch時精益求精的外觀設計與布局設計,蘋果隻得做出了妥協。去掉名為“iPod touch loop”的挂繩扣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觀察挂繩扣的詳細構造,《日經設計》嘗試截斷了32GB款式。結果,一個又一個嚴絲合縫、組裝精密的部件呈現在了眼前,令協助拆解的金屬加工技術人員不禁驚嘆:“隻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蘋果的技術人員為實現這一構造吃了多少苦頭。”這種構造制造起來估計相當耗費工時,但對實用卻不那麼重要。這或許就是蘋果在開發廉價版時省略挂繩扣的原因所在。
32GB以上的普通版(圖左)與16GB(圖右)廉價版的內部。去掉部件的地方留空,沒有大的變化(攝影:iFixit)
而且,主機側面的金屬按鍵也換成了黑色樹脂按鍵。按鍵非常小,大家或許會想:換掉這裡才省能幾個錢,但上面提到的技術人員分析說:“這個部件的表面處理、細節的精加工其實與外殼一樣費事。換成樹脂應該會節約相當多的工時。”
關乎品牌的重大問題
對於此次推出廉價版,關乎品牌的最大改變,恐怕是背面的蘋果標志。蘋果標志與iPod的LOGO是在經過徹底的研磨加工后,通過實施特殊的防蝕鋁處理后,才達到了閃耀的效果的。高超的加工技術,令曾為國內外企業打造過眾多金屬外殼的加工企業經營者驚嘆:“看到這個LOGO的一瞬間,我甚至懷疑自己的眼睛,覺得蘋果是不是瘋了。”“雖然不是絕對實現不了,但對於月產量動輒上百萬台的產品,追求這樣的質量,風險相當大。倘若是日本國內企業,估計會粘帖LOGO了事。”這個地方,最能體現出蘋果對於品牌的執著。
或許是為了簡化制造工序、提高成品率,在廉價版上,閃亮的LOGO換成了激光燒制的漆黑LOGO。金屬加工技術人員認為:“能看出刻制花了足夠多的時間。”不過,雖然品質一絲不苟,但如果從展現高檔、高品質的角度出發,看上去的確不如以往。
這次的廉價版iPod touch為了降低成本,被迫舍棄了在談論iPod touch的設計時被津津樂道的眾多優點。尤其是LOGO部分,對於蘋果而言,這恐怕也是迫不得已。該公司網店的商品頁面中,完全找不到展示產品背面LOGO部分的照片,由此可見,這應該是蘋果不願觸及的痛處。
今后,智能手機和網絡終端估計還將掀起更為激烈的價格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產品設計究竟還能付出多少心血與工夫?蘋果的產品設計已經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作者:丸尾弘志,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