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7日08:49
【相關新聞】
中國的大氣污染愈發嚴重。媒體報道中出現的霧霾籠罩的北京,折射出事態難以平息的困境。大氣污染究竟是在惡化,還是在改善?關於中國大氣污染的現狀與今后的預測,記者採訪了東京財團研究員染野憲治。他是曾在日本環境省和日本駐華大使館供職的中國環境問題專家。
——當前中國的大氣污染情況如何?是否在穩步改善之中?
染野憲治
東京財團研究員。1991年畢業於慶應私塾大學經濟學部,進入環境廳。曾任職於環境省、厚生省、資源能源廳,擔任過日本駐華大使館一秘,現任環境省地球環境局中國環境信息分析官。2011年10月起兼任東京財團研究員。著作有《中國環境手冊2009-2010年版》(中國環境問題研究會編(合著),蒼蒼社)、《20歲開始的社會科》(明治大學代間政策研究所編(合著),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
染野:首先從大的框架來說,與1990年代、或是2000年代相比,代表性污染物二氧化硫等的數據應該是有所改善。但排放污染物的絕對量還是世界第一。
1990年代的時候,工廠集中在重慶等大型工業區,與當時相比,現在工業區已經遍布全國。隨之而來的是污染物的濃度降低,但影響的區域擴大。因此,雖然濃度略有降低,但絕對數量巨大。
——整體處於改善的趨勢?
染野:二氧化硫方面應該是(處於改善趨勢)。
——其他物質存在影響加劇的情況?
染野:不同的物質情況有所差別。二氧化硫是煤炭和石油所含的硫分燃燒所致,而二氧化氮則是來源於空氣中的氮發生氧化,隻要物質燃燒,就必然增加。不只是工廠,汽車也會排放二氧化氮,很難控制。這樣的物質現在處於持平狀態。
2013年炒的沸沸揚揚的細顆粒物PM2.5,除了柴油車等直接排放的一級污染物之外,還包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二級污染物。因此,如果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物質不減少,就無法得到改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在PM2.5的情況估計依然嚴重。大氣污染物質也分很多種類,很難一語概之。
——1990年代去重慶的時候,情況好像很糟糕。
染野:對。我也是去了才知道,城裡到處充滿了焚燒東西的氣味。當時是走改革開放路線,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工廠在生產時沒有採取環保措施,排放出了相當多的二氧化硫。
——現在的重慶沒有那麼糟了嗎?
染野:是啊。我最后一次去是在2007年,重慶市內沒有了過去的那種氣味。
——也就是說,從定點觀測的結果來看,重慶市內通過採取一些措施,使環境得到了改善。
把工廠趕出城市
染野:隻從市內來看,絕大多數工廠已經搬走,感覺市中心的空氣變得相當干淨。但坐上火車來到郊外,就能看到一座座工廠,呼呼地吐著煙霧。總而言之,就是工廠從市中心遷到了郊外。而公害也隨之向郊外擴散。
——這是因為經濟刺激政策提出要改善城市的環境,所以把工廠遷到郊外?
染野:雖然不清楚明確的目的,但有說法稱,隨著中心地區人口增加,商業和第三產業日趨繁榮,地價也會隨之上漲,與發展工廠相比,發展城鎮化更劃算,所以才把工廠搬到了郊外。北京肯定也是如此,舉辦奧運會時,北京市把工廠遷往河北,使污染轉移到了周邊。北京市內造成污染的工廠應該減少了很多。
——但現在的北京看上去依然是霧蒙蒙的。
染野:是啊。雖然污染源遷到了河北等周邊地區,但受到風向等因素的影響,污染依然會進入北京市內,就算隔開一定距離,估計也會受到影響。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汽車快速增加,而且交通擁堵也比較嚴重,即使遏制住二氧化硫,估計氮化物也會增加。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在二氧化硫方面,已經採取了相當有效的對策。
染野:對。首先集中治理的是二氧化硫。但治理展現出效果還是在“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期間。在“十五”規劃(2001∼2005年)期間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
——計劃5年減少10%的二氧化硫,實際卻增加了28%。
染野:“十五”規劃之所以結果慘淡,是因為“十五”規劃是環境保護部的目標。約束力差,不受重視。而“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則是國家目標,如不達標,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例如在人事考評中減分。這樣確實能取得改善效果。
——發達國家是否也是首先治理二氧化硫?
染野:對,日本也是。二氧化硫會對呼吸系統疾病產生影響,例如日本所說的“四日市哮喘”等。而且,二氧化硫比較容易治理,由此入手是常用的方法。其次就是氮氧化物。然后再進而解決顆粒物(PM)等復雜的污染物。中國從“十二五”規劃開始,提出了氮氧化物總量的削減目標。
——也就是說,現在治理的對象是氮氧化物。汽車尾氣也是氮氧化物的發生源,在以汽車為中心、交通基礎設施發達的中國,這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解決的問題。
汽車中心社會的盲區
染野:日本在當年進行治理的時候也吃了一番苦頭。氮氧化物有兩個主要發生源。一是“固定發生源”工廠,二是“移動發生源”汽車。對於固定發生源,日本採取的辦法是安裝脫氮裝置。中國今后也將逐步為工廠安裝脫氮裝置。
除此之外,還必須在汽車方面採取對策。在這一方面,日本也採取了相當多的措施,例如,在大城市圈限制車型,制定特別法律盡量讓符合新規制的車輛上路行駛等,一直折騰到了1990年代。在日本,氮氧化物開始減少也是最近的事情。
——這樣看來,像中國這樣的汽車社會,道路還很漫長。
染野:不容易。我覺得會很艱苦。
——為了解決問題,中國有沒有可能著手修改交通基礎設施政策等?
染野:這個嘛,首先還是要強化汽車的尾氣標准。我覺得目前的核心還是要淘汰標准寬鬆時代生產的汽車。在此之前,必須要改善汽油和柴油的質量。在給出這樣的時間表后,汽車才會逐漸走向清潔。按照計劃要求制定汽車尾氣規制和淘汰老舊汽車,這是最正確的作法。
但是,如您所說,還有一點必須考慮,就是如何解決交通擁堵,如何制定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道路建設政策。然后就是在日本也常說的“運輸形態轉換”,也就是圍繞運輸,思考如何運用鐵路等其他運輸方式,如果不考慮到這些,就稱不上是根本性的對策。
——解決交通擁堵還算好辦,整體調整交通的設計估計不是一件容易事。
染野:我覺得很困難。與尾氣規制等不同,哪怕是在日本,運輸形態轉換也不是一個部委的問題。中國的鐵道部已經解散,改組成立了交通運輸部,不僅如此,運輸還涉及到許多個部委。其中不僅僅包括環境部門,還有掌控“汽車”產業的部委,流通還要牽涉商務部門,工作橫跨多個部委,很難強有力地進行推進。再就是運輸形式由市場決定。很難一舉發生轉變。因此,我覺得,首先實施針對汽車本身的政策才是正確的方法。
——這麼說,減少PM2.5這種復合性問題很難解決?
染野:對。在治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時候,應從哪裡下手比較清楚,而處理PM2.5的困難之處,在於PM2.5包括這些物質發生次生反應的產物,以及直接排放的PM2.5。因此,對於應該主攻哪裡,必須要加以明確。
PM2.5問題在日本也沒有得到解決
染野:每座城市PM2.5的成分也不盡相同。比方說,北京PM2.5的來源大多是硫氧化物,而廣東省則是氮氧化物居多。這估計是北京大量使用暖氣,燃燒煤炭的結果。廣東省則主要是因為汽車排放的尾氣。而且,在不同的季節,情況也存在差別。是否在採暖季,或者溫濕度都會產生影響。治理PM2.5首先要從監測其產生的原理做起。
在9月下旬,PM2.5被媒體報道時,其濃度超過了1立方米300微克。與1月份情況嚴重時的700微克相比,情況雖然稍好,但與日本的監測數值相比還是多了一位數。
但即便在9月,上旬的數據其實控制在了環境標准之內。這意味著有可能存在讓情況瞬間惡化的潛在污染。但惡化是否可見,還要取決於氣候條件、交通量的變化等諸多條件。因此,對於必須控制什麼,必須收集數據觀測什麼,很難得出統一的答案。
——也就是說,對於PM2.5,無法明確其發生原理。各個城市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染野:現在還做不到。
——很困難?
染野:這必須要在當地進行觀測才能知道。中國的連續監測站越來越多。但直到最近1∼2年,才做到了每天公布數據。但是,要想確定發生原理,就必須更詳細地分析成分,24小時連續監控,並結合當時的氣象數據等進行分析。實施如此精密的分析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不堅持1年,就無法了解到季節變化及24小時變化等。監測一整年,才能得到1組數據。如果積累10年,就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變化。1組數據還不夠。要想得到科學的解釋,無論如何都要耗費漫長的時間。
——明白了,讓北京的空氣變干淨看來不是一件容易事。
染野:全世界最先進的美國在1990年代提出了這個問題。而日本的環境標准出台是在2009年。日本的研究目前也處於發展中階段,中國的起步並不算晚。在科學領域,這其實是最近才出現的問題。
——就是說,雖然我們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問題,但日本也必須查明PM2.5的原理,並進行改善呀。
染野:沒錯。(未完待續)(作者:金田信一郎,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