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海爾研究】在華日企售后服務比不上海爾【2】

2014年04月02日08:43    

一次就修好的海爾

但也有例外,雖說談不上歡欣雀躍,但對於幾個品牌,隻要出現了故障和問題,筆者就會馬上聯系客服中心。那就是“海爾”和“中國電信”。中國電信是中國最大的固定電話運營商。海爾則是世界第一大白色家電制造商。

筆者中意這兩家企業的理由非常簡單。

那就是來維修的人禮貌適度,最重要的是能發現故障的原因,絕對一次修好,不多費兩次三次的工夫。

說老實話,筆者覺得海爾的產品經常壞。迄今為止,筆者用過兩台海爾冰箱,每一台都出現過冷藏室結冰的症狀。空調也因為制冷差等原因,叫人上門維修過好多次。

海爾的客服中心在聽取故障情況后,大都會當天指派維修人員上門服務。維修完成后,中心還會打來電話,驗証“是不是解決了問題”、“收取了多少維修和部件費”、“維修人員是否有不足之處”等等。現在,其他企業的客服中心也大都會詢問這樣的問題。

海爾與其他企業截然不同的,是維修人員的態度和本領。

上海市內家電商場展示的海爾新款空調。右端的款式雖然暢銷,但因為令人聯想到日之丸,曾被要求更改設計,設計令人聯想到了日資開發商在上海建設的超高層建筑最初的方案。日本的家電企業如果採用相同的設計,在中國是不是會無人問津?

維修從一聲“您好”的問候開始,“這兒出了問題,維修需要更換這個零件,請問您住的是出租房嗎?出租房的話,維修費是房東付吧?那我現在給房東打電話解釋一下吧”,全程的處理干淨利索。為了維修空調和冰箱,筆者一共接待過五位海爾的維修人員,雖說也有個人差異,但他們的態度都非常和善。即使要請筆者幫忙,也會先問一句:“不好意思,您能幫我一下嗎?”再怎麼樣,也不會說出“除了你還有誰”這樣的話。因為同維修工吵到精疲力盡的次數太多,每次碰到海爾的修理工,筆者都會長舒一口氣,“啊,終於來了能溝通的人”,心中也會暗自慶幸。

因此,碰到海爾的維修工,筆者會跟他們聊天,甚至是嘮家常。2012年冰箱故障的時候,來的是一位約莫25歲左右的年輕師傅。他來自河北省,高中畢業后到技校學電器,然后進入了上海的海爾售后服務。當時正逢“釣魚島”(日本“尖閣諸島”)問題爆發的時候,反日游行的暴風雨剛剛席卷中國全境。在問到對這一連串事件有什麼感想的時候,他說:“日本家電非常好。(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