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iPhone 6訂單“空前絕后”,代工商氣壯漲價

2014年07月31日08:56    

【相關新聞】

量子隱形傳態新技術:讓物體“瞬間移動”成為可能?

可穿戴設備拯救台灣制造業?

拆解看山寨Galaxy S5的潛力與極限

靠人力操作的可穿戴巨型機器人

Android要將汽車、電視機、手表盡收囊中

iPhone果然是其他產品不可比擬的——最近,台灣市場傳遞出了會令人有如此聯想的信息。

報道相關消息的是台灣《經濟日報》,該報於2014年7月24日刊登了題為《智能手機代工商因訂單猛增而提高加工費》的報道。僅從題目看不出具體內容,但讀下去就會發現,原來台灣市場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已接到蘋果新一代智能手機“iPhone 6”生產訂單的世界第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工業(通稱“富士康”)與和碩准備通知蘋果以外的客戶,將智能手機組裝加工費上調5∼10%。而且,2014年加入iPhone系列組裝商行列的緯創也計劃像上述兩家企業一樣漲價。

台灣電子行業有關人士表示,“EMS是利潤率較低的行業,每家代工商都想上調加工費。但在以前,因為害怕漲價會導致客戶流失,所以沒有一家企業有勇氣將這種想法付諸現實。相反,有的代工商甚至曾為了能繼續接單而主動降價”。

台灣EMS及ODM企業一直以筆記本電腦為主力業務,在台灣媒體介紹筆記本電腦代工利潤率之低的報道中,2008年之前經常看到“保5”、“保6”的說法,意思是“確保毛利率達到5∼6%左右”。到2010年,“保4攻防戰”這樣的充滿悲壯感的說法開始多了起來。到2011年,經營不理想的EMS企業中甚至出現了毛利率降至1.5%、被迫退出筆記本電腦代工業務的例子。這種情況直到2014年也沒有明顯改觀。

關於蘋果公司,EMS業內很多人都指出,“富士康為蘋果代工的利潤率隻有2%左右”。甚至有傳聞稱,有的廠商在為蘋果制造零部件時,不得不採取少開燈等方法來節省電費,否則就無法獲得利潤。

那麼,此次富士康、和碩及緯創三家公司為何“有勇氣將漲價付諸現實”呢?對於這個問題,台灣市場方面的看法是,傳聞將於2014年秋季發布的iPhone 6以及iPhone系列的訂單量非常大,這給了三家公司漲價的底氣。

進入2014年7月,有關iPhone 6供貨規模的消息開始在中國大陸及台灣媒體的報道中頻繁出現,幾乎每篇報道都使用“空前絕后”、“史上最大”等詞匯來形容供貨規模之大。比如,台灣《商業周刊》(2014年7月14日號)報道稱,iPhone 6的首批訂單為6800萬部,是iPhone系列史上最大的首筆訂單,達到2012年的旗艦機型“iPhone 5”的兩倍,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6月的第二周從蘋果那裡聽到這一數字時,均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順便介紹一下過去iPhone系列的銷量,“iPhone 5”剛上市時的2012年10∼12月為4778萬部,“iPhone 5s”及“iPhone 5c”剛上市時的2013年10∼12月為5102萬部。

另外,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站也於2014年7月23日報道稱,有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已要求其供應鏈在2014年12月30日之前生產7000萬∼8000萬部iPhone 6。部件方面,考慮到初期成品率較低,蘋果要求供應商准備供1.2億部iPhone 6使用的部件。

《華爾街日報》還在第二天即7月24日報道稱,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2014年全年iPhone系列的供貨量將達到1.793億部。EMS業內觀點認為,2014年7∼12月的訂單分配情況為4.7英寸iPhone 6由富士康與和碩生產、5.5英寸iPhone 6由富士康生產、老款機型由緯創生產。即便緯創不生產新機型iPhone 6,估計產量也會達到相當大的規模。

富士康、和碩及緯創三家公司從蘋果手中接到了足以彌補低利潤率的“空前絕后、史上最大”規模的iPhone訂單。iPhone 6已從7月份開始量產,因此三家公司現在都處在全負荷生產狀態。即便如此,蘋果的競爭對手仍然在這三家公司門前排隊等候下單,他們需要生產投放到10月份國慶節商戰及年底聖誕節商戰的智能手機。

因此,對於三家代工企業而言,正因為這是一次利用有限的產能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的絕佳機會,所以才打算向蘋果以外的客戶提出漲價,並告知對方隻接受滿足該條件的訂單。即便漲價可能會招致對方的不滿,導致客戶流失,手中也還有規模巨大的iPhone訂單。三家公司似乎正是出於這種原因和想法,才有了漲價的勇氣。

這甚至讓人覺得,這些代工商失去其它客戶也沒關系。對於EMS行業而言,iPhone的地位仍然是其他產品不可比擬的。(作者:山田 泰司,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