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本田公開試驗中的智能住宅和非接觸充電系統,採用磁共振方式

2014年06月19日08:25    

【相關新聞】

用半導體高分子挑戰“涂布型”太陽能電池(下)

用半導體高分子挑戰“涂布型”太陽能電池(上)

用氫設施削峰填谷,解決可再生能源的輸出變動問題

屋頂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小鬆新工廠購電量將減9成

“微型光伏”市場興起,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430萬美元

本田2014年6月16日向媒體公開了正在埼玉市做驗証實驗的智能住宅,同時還公開了新實施的非接觸充電系統。非接觸充電系統在用配置在車庫地面上的供電線圈向純電動汽車(EV)“飛度EV”底板下方嵌入的受電線圈發送電磁波來充電。預計將於2016年前后實用化。

本田的智能住宅和EV採用了IHI以美國WiTricity公司的專利技術試制的非接觸充電系統。該系統由供電線圈和受電線圈構成,供電線圈以磁共振方式向受電線圈送電。

磁共振方式為電磁感應方式的一種,通過採用特定頻率,即使供電線圈與受電線圈的位置錯開或相隔一定距離,也能有效送電。車輛離目標停車位置橫向±10cm、縱向±5cm、角度±2度時的充電效率估算為80∼90%。

供電線圈的輸出功率為2.2kW。在技術上可達到與普通充電相同的最大3.3kW,但因法律尚在修改之中,因此在實驗時降低了電磁波的輸出功率。利用住宅側配置的電力轉換裝置將50-60Hz的家用電力頻率提高到85kHz后發送給供電線圈。供電線圈與受電線圈之間的距離設計為約10cm。其實,再加上包覆這兩個線圈的外殼后,二者之間的距離減為約5cm。

本田認為,如果能以非接觸充電使充電作業變得輕鬆,EV的充電頻率將會提高,因而有望削減車載電池的容量。(作者:小川 計介,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