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0日08:36
四、中國大陸重要手機廠商產品委托設計及制造外包現況
(一) 華為:華為的手機設計大多為自行研發,在北京、深圳、西安、武漢和成都都有研發中心,其中北京負責高階和中階手機之研發。西安則專攻TD-SCDMA相關產品的研發。武漢和成都則是研發平板計算機和其它多媒體相關產品。華為的手機制造基本上採取委托EMS方式,有一小部分採取和IDH合作,其中EMS合作對象包含Flextronics、BYD等多家廠商,2014年開始華為開始提高長城科技的OEM比例,由該公司協助生產Ascend P系列產品。此外,在人民幣600元以下的產品,則是由IDH設計制造,2013年合作對象包含聞泰、賽龍和華勤等。
(二) 中興:和華為相同,中興產品主要也為自行設計,公司在深圳擁有工廠--興飛科技,在巴西、委內瑞拉等地亦有工廠。但是由於市場需求成長,產品制造亦委托給OEM,如深圳長城、東莞匯興電子、深圳中天信實業等公司。2013年中興生產比重仍以自主生產為大宗,自主率維持一半以上。中興在上海、南京、西安、深圳和成都亦設有智能手機研發中心。
(三) 聯想:聯想擁有自己的手機工廠,位於武漢,不過因應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業務擴大,聯想也加大和代工廠商之合作,2013年聯想委外生產比重已超過自行生產。此外,並於2012年開始於武漢建立生產基地,已約2013年底落成,預估年產能在一億台左右,未來可能影響委外比重。此外,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隸屬於MIDH部門,此部門和聯想研究院皆參與智能手機的研發工作。在北京、上海、南京和廈門等地聯想均設有研發中心。
(四) 小米:小米的高階手機,多是由小米自行研發設計,在中階產品方面近來並開始採用IDH的設計,如2013年的紅米採用了MT6589(四核),交由聞泰設計。公司沒有工廠,產品全數委由IDH/ODM及OEM生產。2013年出貨中約有3,000千台由IDH、ODM生產,包含聞泰(嘉興)和龍旗(惠州),16,000千台由OEM生產,包含Inventec(南京)、FIH(廊坊)等。
五、IEKView
(一)國際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漸失話語權
隨著平價高規格的智能手機成為中國大陸手機主流產品,有別於過去以國際品牌為主,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也轉為由國內品牌主導。除了中興、華為、聯想等知名品牌,已有越來越多中小型中國手機廠商蓬勃發展,導致2013年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也讓品牌廠商的利潤受到擠壓,促使廠商加快海外布局的腳步,如小米在2014年在加快台灣、新加坡市場之經營外,也將進入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Oppo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后,亦將新加坡作為進軍東南亞的前哨站。魅族則是在2014年3月在法國推出產品,作為進軍歐洲的起始點。反觀Samsung、Apple以外的國際品牌,在前有Samsung、Apple盤據高階手機市場,后有中國大軍壓境之下,生存空間可能被壓縮。
(二) 中低階手機逐漸成為中國大陸市場需求主力
今年六月起中國大陸電信業被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中,電信業者將由營業稅改被課征增值稅,並實施基礎電信服務、增值電信服務分別課以11%、6%的差異化稅率,預料電信業者稅負將有所增加,勢必對獲利能力帶來一定壓力,如三大電信近期不約而同發布公告,說明營改增短期內對公司經營利潤會但來負面影響即是明証。為了減緩此壓力,另一方面中國智能手機比重已高(約佔九成),中國大陸三大電信運營商在2014年將逐步降低手機購機補貼,或降低合約機種的購機補助優惠,將可能影響高階手機的銷售力道,進而加速中低階手機的普及,也因此中低階手機將成為未來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需求主力。在減少補貼的狀況下,手機品牌的競爭力將在同一基礎上被檢驗,必也加速品牌手機廠的新一輪洗牌,除了一線大廠外,在二、三線廠商中,具備較強通路能力(如電子商務的小米)、4G終端產品布局速度與技術能力之業者(如率先推出4G終端手機的酷派),可望在此波競爭中擁有較佳競爭優勢。
(三) 電子商務通路重要逐步提升
隨著運營商補貼的下降,可預見相較於透過運營商進行產品銷售,品牌廠商透過傳統銷售管道和電子商務管道的比重預估將提高,再加上看中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潛力,近來如華為等既有大廠不約而同加快在中國市場電子商務和傳統店面通路布局的力道,就連蘋果也在1月進駐天貓,為蘋果全球第一家官網外的官方旗艦網店,希望有助於扭轉蘋果在中國市場銷售下滑的情形。而在合約機種市場逐漸打開的情形之下,有助於像是OPPO、步步高(品牌:vivo)和金立等原本在傳統銷售通路掌握度較高的廠商在未來市場之發展取得有利發展地位,同時,也將促使小米、Nubia、榮耀等電商品牌可能進一步展現出產品銷售之優勢。(作者:葉恆芬,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