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中国“失速“的真相】(四)“令中国头痛的问题”中恰恰孕育着商机【4】

2013年10月16日10:13    

环境技术也“信赖日本”

“垃圾处理场铺设的防水膜好像破了。用日本的技术能不能想想办法?”

“半导体工厂用来制造纯净水的反渗透膜寿命比企业说的要短。日本企业这方面的水平如何?”

出生在贵州省的刘炳义创办的环境咨询公司——日本太比雅公司凭借丰富的人脉关系,咨询业务接连不断。太比雅综合研究所所长高木正胜告诉记者,不少都是为了“重新审视‘第一代’的环境对策”。

中国开始大力实施工厂和垃圾处理的环境对策只是近10年来的事情。在此之前,环保只是口号,即便是现在,效率其实也非常低。

最近,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财经杂志《财新》曝光了北京市处理下水污泥的企业违法排放的事情。排放在农田中的污泥散发着恶臭,令人难以接近。但尽管如此,农户依然毫不在意地将在这样的农田中种植出的西瓜等农作物供应给北京市区。

高木指出,2000年代开展的“第一代”环境对策竞标“是以价格为先”。很多日本企业都因价格高而未能中标。然而,现在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2013年2月。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一家净水厂与在日本开展水处理等业务的那贺公司合作,引进了该公司的技术。目前,日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的净水厂已经投入运营。当地的水源含有高浓度的铁、锰、氨,那贺擅长的生物净水技术受到了当地的青睐。

从净水厂的设计到建设、运营,那贺全程提供指导。虽然刚好碰上钓鱼岛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的时期,但启用之日,绥化市市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都亲临现场。中方虽说依然看重成本,但也越来越注重品质和可靠性。

日本企业在制造业、养老院、农业和环境等领域,能够向中国提供独自的附加值。正如份额回复缓慢的日系车所展示的那样,所有日本企业、日本产品在中国都能受到热烈欢迎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维持到2020年左右,如果看不清之后的走向,就决定实施大规模投资,未免太过轻率。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老龄化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中国方面的需求明显发生了变化。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大为提升,愿意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多花一点钱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对日本企业而言是个喜讯。而且,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产业,这种格局都在扩大。如果能够把“令中国头痛的问题”转化成商机,日本企业也无需过度担忧中国风险。(记者:森永辅、坂田亮太郎、张勇祥,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