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10:13
環境技術也“信賴日本”
“垃圾處理場鋪設的防水膜好像破了。用日本的技術能不能想想辦法?”
“半導體工廠用來制造純淨水的反滲透膜壽命比企業說的要短。日本企業這方面的水平如何?”
出生在貴州省的劉炳義創辦的環境咨詢公司——日本太比雅公司憑借豐富的人脈關系,咨詢業務接連不斷。太比雅綜合研究所所長高木正勝告訴記者,不少都是為了“重新審視‘第一代’的環境對策”。
中國開始大力實施工廠和垃圾處理的環境對策只是近10年來的事情。在此之前,環保只是口號,即便是現在,效率其實也非常低。
最近,中國頗具影響力的財經雜志《財新》曝光了北京市處理下水污泥的企業違法排放的事情。排放在農田中的污泥散發著惡臭,令人難以接近。但盡管如此,農戶依然毫不在意地將在這樣的農田中種植出的西瓜等農作物供應給北京市區。
高木指出,2000年代開展的“第一代”環境對策競標“是以價格為先”。很多日本企業都因價格高而未能中標。然而,現在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2013年2月。黑龍江省綏化市的一家淨水廠與在日本開展水處理等業務的那賀公司合作,引進了該公司的技術。目前,日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的淨水廠已經投入運營。當地的水源含有高濃度的鐵、錳、氨,那賀擅長的生物淨水技術受到了當地的青睞。
從淨水廠的設計到建設、運營,那賀全程提供指導。雖然剛好碰上釣魚島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的時期,但啟用之日,綏化市市長等相關部門的領導都親臨現場。中方雖說依然看重成本,但也越來越注重品質和可靠性。
日本企業在制造業、養老院、農業和環境等領域,能夠向中國提供獨自的附加值。正如份額回復緩慢的日系車所展示的那樣,所有日本企業、日本產品在中國都能受到熱烈歡迎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使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維持到2020年左右,如果看不清之后的走向,就決定實施大規模投資,未免太過輕率。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老齡化和環境問題的凸顯,中國方面的需求明顯發生了變化。中國企業的經濟實力也大為提升,願意為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多花一點錢的時代已經到來。
這對日本企業而言是個喜訊。而且,無論是第一、第二還是第三產業,這種格局都在擴大。如果能夠把“令中國頭痛的問題”轉化成商機,日本企業也無需過度擔憂中國風險。(記者:森永輔、?田亮太郎、張勇祥,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