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中國“失速”的真相】(二)虧損也要過剩生產

2013年10月10日08:27    

【相關新聞】

【中國“失速”的真相】(一)煤炭“盛宴”曲終人散

增資1700億,夏普依舊難改危機體制

【追憶豐田英二】(四)“制造”的真髓

【追憶豐田英二】(三)“泡沫”終歸難以維系

【追憶豐田英二】(二)讓“理所當然”成為習慣

【追憶豐田英二】(一)巨星隕落

河北省唐山市。高速公路上滿是裝載著煤炭和鐵礦石的卡車。記者跟隨一輛卡車,來到了郊外的鋼鐵廠。小型高爐噴著白煙,工廠看上去一片繁榮。但記者總感到哪裡有些不對,原來,這家鋼鐵廠是在沒有得到生產許可的情況下違規開工的。

這是中央電視台(CCTV)2013年8月播放的新聞節目中的一個片段。在採訪中,這家鋼鐵廠的負責人雖然承認自己是違規生產,但辯解說“高爐都建好了,不生產怎麼辦”。為什麼主管部門會讓這種狀況出現呢?

在中國,多數鋼鐵企業都隸屬於地方政府,是地方經濟的支柱。據說中國全國大約有800家鋼鐵企業,就業人數超過350萬人。鋼鐵企業不僅是地方財政稅收來源,也是重要的就業渠道。

從2013年初開始,寄希望於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將持續火熱,中國的鋼鐵產量一直維持在每月6000萬噸以上的高水平上。各企業都在滿負荷生產,庫存自然會增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年初刷新歷史紀錄以來,企業庫存總量一直維持在1.4億噸以上的水平。

因為需求大幅放緩,鋼材行情每況愈下,CISA的80家成員企業中有35%在2013年1∼3月出現了虧損。CISA的成員企業都是大中型鋼鐵企業,大中企業尚且如此,小規模企業的情況就要更差了。

為什麼虧損還要堅持過剩生產呢?對制造業來說,按照供需關系調整產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鋼鐵業本也應如此,但這種經濟原理在中國卻行不通。

原因是減少生產會造成人員過剩。企業如果因業績低迷遭到淘汰,就會產生大量的失業者。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本地企業。這些“國有企業”不僅包括中央直屬企業,還包括地方政府管轄的企業。

中國的過剩生產給全球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國際鋼鐵協會稱,到2013年8月,中國的鋼鐵產量佔到全球產量的50.8%,首次超過了半數。

雖然供給過剩早就受到質疑,但與上年同月相比,中國的產量依然增加了12.8%。因為國內無法消化的過剩生產轉向了出口,亞洲的鋼材行情也出現了惡化。一位駐北京的日資鋼鐵企業高管不禁感嘆:“產量實在是太大了。”

是保護環境還是發展經濟?

為了打破這樣的矛盾,2005年,中國中央政府為了糾正鋼鐵行業的粗放型生產,提出了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產品質量為根本的發展方向。進行這樣的改革需要更新生產設備、引進新技術。為了有效進行改革,中央政府推動鋼鐵行業實施重組。

然而,這一改革實際卻未能取得進展。比如,在政府的主導下,河北鋼鐵集團與多家鋼鐵企業跨地區進行了合並。合並后,雖然集團以4280萬噸的粗鋼產能位居世界第三,但銷售和購買部門的整合卻無進展,設備集中和裁員等也遲遲未動。

這樣的過剩生產體制不僅存在於鋼鐵企業,也是中國的鋁和水泥等材料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為了拉動地方經濟,地方政府與下屬企業一起忙於增產。從根本上來說,國有企業無法糾正過剩生產體制,就是因為企業優先考慮的是地方政府的邏輯,而不是市場原理。

過剩生產還開始威脅人民的生活安全。近來在中國備受關注的空氣污染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事例。被稱為為“PM2.5”的細顆粒物與大量燃燒煤炭的工業的發展關系密切。

尤其是北京市,包圍其四周的河北省排放的廢氣大量飄至。冬季最為嚴重時,連日出現“陰霾”,因為能見度太低,白天也十分昏暗,甚至連馬路對面的大廈看上去都象罩了一層紗。

環境污染還影響到了經濟活動。例如,如果空氣連日出現嚴重污染,政府要求工廠停工的情況就會增多。而且,為了控制汽車尾氣,中國30多座城市都在考慮限制汽車的銷量。汽車產業涉及的范圍廣泛,控制銷售無疑會使經濟發展放緩。

環境污染不只是空氣,還在向土壤和水質擴展。如果一味以經濟發展為先,環境負荷繼續增加,必定會給未來留下禍根。(作者:森永輔、?田亮太郎、張勇祥,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