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6日10:46
【相關新聞】
日本將棋職業棋手與計算機軟件展開激戰的“第三屆日本將棋電王戰”於3月15日拉開帷幕。在第一屆比賽中,米長邦雄永世棋聖(已故)被軟件“邦庫拉斯”打敗,在改為團體賽的第二屆比賽中,職業棋手以一勝三敗一平的戰果又輸給了計算機軟件。而在本屆電王戰的第一局比賽中,計算機軟件“習蘇”也戰勝了菅井龍也五段。人們非常希望專業棋手組能夠在第二局以后挽回局面。
這場激烈的比賽要一直持續到4月12日(第五局)。而在比賽的背后,其實也展開了一場大戰。
將棋機器人登場
3月15日上午10點,東京有明圓形大劇場內(電王戰比賽場地)。在雅雀無聲的會場,比賽宣布開始,隨即就響起了很小的“嗡嗡”馬達聲,端坐在將棋盤前的機器手彎“腰”施了一禮。比賽對手菅井龍也五段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電王手君在比賽開始時施禮
人VS計算機。這台機器手的名字叫做“電王手君”。該機器人由為本屆比賽提供贊助的大型汽車部件廠商電裝提供。
除了下棋的一瞬間,機器人會一直按著安全按鈕一動不動
位於手邊的黃色物體就是紅外線傳感器。一旦有人進入可動范圍,機器人就會立即停止動作
電王手君由電裝的6軸垂直多關節機器人“VS-050”改進而成,是一台按照將棋軟件的指示移動棋子的“代棋手”機器人。在第一局比賽中,電王手君在不斷將棋子放在棋格中央的過程中沒有出現1mm的偏差,這証明除了金屬部件之外,機器人還能處理很小的木制將棋棋子。而第一屆和第二屆比賽都是由職業棋手和以職業棋手為目標的種子選手擔任代替計算機移動棋子的。
在電王手君開發項目中擔任總指揮的,是電裝WAVE控制系統業務部技術企劃部產品企劃室主任澤田洋祐。澤田為如何避免機器人妨礙職業棋手思考、營造正式比賽的氛圍而煞費了苦心。
電王手君的原型是在工廠內工作的工業用機器人。如何在避免給職業棋手造成壓力的情況下確保安全呢?措施之一就是“使用三個紅外線傳感器來控制機器手的可動范圍”(澤田)。
職業棋手經常會在埋頭看棋步時身體前傾擋在棋盤上。必須用傳感器檢測出這種動作,絕不允許機器手與棋手發生碰撞。
其實,第一局比賽就出現了電王手君下棋時因菅井龍也五段移動身體而導致其停止動作的情況。機器人還採用了非常精細的控制技術,比如在距離棋手較近的位置放慢動作速度等。
日本將棋棋子的大小因“王”、“金”、“步”等種類的不同而異。因此,電裝決定用壓縮機從上面吸住而不是夾住棋子使其移動。
但採用這種方式之后出現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讓機器人完成將棋中的“翻轉升級”動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