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09:18
【相關新聞】
高價格商品在日本生產,低價格商品在新興市場國家生產,這一直是制造業國際分工的常識。但大金工業公司卻獨樹一幟,將低價格商品的生產從中國遷回了日本。
這是因為時至今日,中日之間生產成本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在中國生產已經不一定具有優勢。不隻如此。大金還打算把在中國培育的合理的生產方式與日本精致入微的技術經驗相結合,以日本為起點,孕育出面向新興市場國家的產品。
生產遷回日本的商品是價位在6萬∼8萬日元的普及款家用空調。2009年,大金通過委托中國的合作伙伴格力電器公司代工,把這款商品的生產從日本轉移到了中國。
![]() |
家用空調的生產從中國遷回日本的大金工業滋賀制作所。 |
中國的空調市場規模接近日本的4倍。大金此舉的目的,是通過活用行業龍頭壓倒性的規模效益,改善普及款空調的利率潤。
但是,從2014財年開始,在全球一年銷售的75萬台空調中,將有25萬台將回到大金的主力生產基地滋賀制作所生產。
中國的工人工資在以年均十幾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格力工廠所在的廣東省珠海市的最低工資已經達到了1380元,大約是5年前的兩倍。工資在制造成本中所佔的比例從2%上升到4.1%,已經接近了日本的6.5%。
而且,在中國進行生產還要考慮離職率高的“成本”。大金專務執行董事、空調生產本部長富田次郎就表示:“中國員工的穩定性差,因此技術傳承困難,難以提高生產效率。”這樣的趨勢在今后無疑還將繼續下去。
另一方面,在工作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日本國內工廠通過技師的多能化和追求多品種少量生產,生產效率的年增長率達到了10%。因而,富田本部長認為:“如果以1美元兌換100日元為前提,在包含質量、物流前置期在內的綜合評價中,日本可以取勝。”
為了使生產回歸日本,大金組建項目組,對制造的整個流程進行了重新審視。
首先是統一過去因國而異的機型,實現部件和材料的通用化。在過去,大金一直是按照世界各國用戶的需求,分別對產品進行自主設計和改進。這樣做雖然可以從細節上滿足各地的需求,但也造成了模具和部件種類的過度增加。這一點現在已經得到了糾正。
在此基礎上,大金還大膽採用了中國制造的材料和部件。包括鋁材和銅管在內,利用格力強大的規模效益採購到的中國當地企業制造的構件價格低廉。但是,因為質量參差不齊,在加工時經常發生破裂,日本的工廠一直對中國生產的部件敬而遠之。
大金扭轉了這樣的想法。通過把質量不穩定作為前提,全新設計在加工時不易使材料發生破裂的模具等方式,開發出了利用低廉構件的制造技術。
兼取中日之長
而且還在看不到的地方省去了涂裝,徹底清除了日本制造常見的“過剩品質”。這些都是大金在與格力的合作中獲得的低成本生產技術經驗。
在大金看來,要想做到兼取中日之長,把制造的基地設在開發和生產技術團隊集中的日本,能夠更加機動靈活地採取相應措施。而在日本培育出的技術經驗也將推廣到中國和泰國等地的工廠。
今后,大金瞄准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從東南亞和印度向中東和非洲擴大。這需要日復一日地推動設計、材料和加工方法的進化,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改進面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商品。
除此之外,大金還在考慮按照需求的變化,在國內外的工廠之間調換生產機型。這就要求大金必須在日本的母廠制造一定數量的產品,利用最有效率的生產方法領導海外工廠。
作為領導生產的指揮塔,在恢復生產量產機型后,飛滋賀制作所的氛圍正在一天天地改變。這一點從生產線上隨處可見的實習生身上就可見一斑。為了使生產線在周末也可以滿負荷運轉,在不久的將來,這裡還將擴充生產團隊。為此,飛滋賀制作所正在開展人才的招聘和培訓。
滋賀制造部長小倉博敏說:“隨著大量生產的產品回到這裡,我們還將可以實施過去難以企及的設備投資。在生產一線,提高效率的時機已經成熟。”
大金的舉措其實也是向探索日本國內生產的新價值發起的挑戰。(作者:熊野信一郎、山根小雪、佐藤浩實、佐伯真也,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