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8日08:56
《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的挑战
钻石自古以来被用作宗教及国王的护身符,欧洲在15世纪之前只允许男性佩戴。不过,1870年代,由于南非发现大量原石,钻石从极少数上流阶层的饰品,转变为普通市民也能够拥有的珠宝饰品。
其后,全球不断发现新矿床。英国戴比尔斯公司直到1990年代,销售钻石原石的市场份额保持在80%,而在2007年,已经下降到40%以下。于是该公司废除了持续了1个世纪以上的卡特尔经营方式,于2001年开始积极进军零售业。钻石市场的“民主化”趋势取得进展,卖家和买家都实现了多样化。
在电影《血钻》上映之前,《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KPCS)已于2003年生效。该制度规定,禁止所谓“冲突钻石”进行交易,由产出国政府认证与冲突无关的原石,其证书用于进出口审查。该制度旨在通过联合国、产业界及非政府组织(NGO)等的合作,切断冲突钻石的国际流通,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于担心作为“爱情象征”的钻石的形象受损,以及对成为冲突资金源的“血染的钻石”的抵制运动愈演愈烈,产业界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建立了KPC认证制度。目前已有80个国家参加。老牌企业戴比尔斯强调自己公司的原石与冲突无关,提出了新的品牌价值。据称实施KPCS之后,冲突钻石在全球流通原石中所占的比例从4~15%下降到了1%以下。
对设立KPCS做出很大贡献的英国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组织”(Global Witness)向消费者呼吁,在购买钻石时,应该先向店铺确认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否与冲突无关。
顺便一提,此前笔者曾在东京银座4丁目附近的11家珠宝饰品店中,询问是否有证明书等可证明店中所售钻石不属于“血钻”。11家店中,仅有一家能提供相关证明书。还有2家店铺虽然没有证明书,但产品目录中已标明不销售冲突钻石。谈及KPCS的售货员为2人。也有店铺解释说:“日本的珠宝店对这种事情并不关心。”
而国际上的超高档品牌已经针对冲突钻石采取了应对措施。在日本,即使顾客不想购买冲突钻石,但在许多情况下店铺不能提供判断材料。金伯利进程证书是在进行原石交易时受到检查。而日本所进口的钻石中,已经过研磨加工的钻石占大部分,所以,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在进口及销售时,能在何种程度确保个别钻石的可追踪性(生产过程追溯)。一般情况下,售货员并不会准备顾客不要求提供的信息。消费者的意识及行为会对零售企业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发行伦理宝石证书
最近还出现了“伦理宝石”(Ethical jewelry)这一概念及市场。使宝石材料的制造及采购过程实现可视化,使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配最大化,这种趋势也逐渐得到认识。在美国,作为钻石产业的罗盘,雷朋博(RAPAPORT)集团的鉴定机构对供应链中是否存在人权侵害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向达标的供应商发放伦理宝石证书。
消费者应该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与在超市购买蔬菜时关注原产地一样,也需要多多关注作为大额购物的钻石的原产国及其状况。行使发言权的正是我们消费者。(日经能源环境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