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韓國得“日本病” 財閥“大到不能倒”【2】

2013年01月29日08:07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出現泡沫經濟征兆 兩年內跨入人口負債時代

財閥勢力過大,除了造成中小企業積弱不振外,另一個后遺症是使得韓國經濟逐漸走向日本化。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和美國智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日前就都從大財閥、窮國民的角度示警:韓國得了“日本病”。

《朝鮮日報》就稱:“終於,我們也罹患了日本病。”有如在20年前,日本經濟泡沫化的翻版:財閥在海外日益壯大,但是國內人口卻是急速的高齡化,打擊韓國經濟,引爆不動產價格走跌、股市不振、成長率衰退的連鎖效應。“即使再不喜歡,我們正步上日本的后塵。”

尤其再不到兩年,韓國將跨進“人口負債”時代:14歲以下、65歲以上的撫養比超過60%,初期的負面征兆包括消費力連5月下滑、全年不動產價格跌幅創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值,而且經濟成長率也一再下修。企業感受尤深,“勞動力減少,開啟一幅過去從未看過的景象。”

外交政策則是指出,以人口結構來看,15年后的韓國就是當今的日本,中國則是得再過15至20年后,才會追上韓國﹔如果以經濟發展結構來看,中國還養不出像日本與韓國一樣,足會動搖柄本的超級大財閥。

這就是朴槿惠當選總統后,面對的韓國經濟情勢。幾乎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指向韓國的財閥勢力,因此雖然這些勢力是當初父親一手打造,但朴槿惠很清楚,若想在未來五年執政實現“與民同在”的承諾,不能沒有財閥改革的主張。

新總統改革避重就輕 僅柔性壓迫企業擴增員工

但是細看朴槿惠提出的政策,事實上她所開的經濟支票,打擊財閥從來就不是優先選項。在《韓國時報》整理的八大承諾中,僅有兩條與財閥相關:禁止集團分公司之間的新循環持股結構、反對限制子公司之間股權投資。兩者的用意皆是避免集團藉由交叉持股或循環持股壟斷整體市場利益,要讓中小企業與中堅企業有更多市場成長空間。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質疑,被當地媒體貼上“親商派”標識的朴槿惠,真有撼動財閥的意願與決心嗎?漢城大學經濟學教授金相九(Kim Sang Jo)觀察朴槿惠投票日隔天的勝選演說內容,直指她避重就輕,毫無改革財閥壟斷經濟結構的腹案。

不過,朴槿惠曾在公開場?明說,雖然改善財富過度集中財閥的不平等現象是“民生總統”的責任,但是“瓦解或打擊財閥並非我的目的,而是希望改正經濟權力濫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繼續維持財閥為韓國經濟所帶來的正面效益,例如創造工作機會。”

朴槿惠不願對財閥下猛藥,或許正是投鼠忌器,外交政策舉日本為例,說明韓國要改革財閥勢力可能付出的代價: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曾力推自由市場、解散巨頭株式會社、打擊貪腐等政策,尋求日本經濟脫離大企業控制,然而多年過去,不僅無法刺激經濟成長,還幾乎賠上國家競爭力,看看當今日本幾大電子、金融與房產集團的苦境就知道。

或許朴槿惠要撼動韓國五大財閥的風險可能也一樣高,不過雖然這些財閥貢獻韓國GDP超過一半,也不代表就完全摸不得。朴槿惠找到的突破點是:這些財閥雇用員工數不到總勞動力的四分之一,因此,朴槿惠盡避不願限縮財閥規模、大舉加稅,但據《朝鮮日報》,新總統打算縮短大企業年均工作時間400個小時以上,軟性壓迫它們擴增員工。

此外,她也提出修改《公平交易法》、《國民養老金法》、《銀行法》等法源依據,解放資金與社會資源都集中財閥手中的現象、破除非法借貸的惡象﹔限制總統赦免權,一旦與政府關系良好的企業大老涉及貪污舞弊,不再有奢求總統提供保護傘的特權。

朴槿惠認為,與其壓抑財閥的成功,矮化它們“在先進技術與商業貿易中最富進取心”的角色,還不如聚焦在成長,因此摒棄前任政府大力投資財閥、出口和制造業領域的做法,計劃扶植中、小企業、內需和服務業領域。

她的目標是在5年任期內提高全民的就業率至70%,從公共機構大量聘用年輕人做起,一邊則是支持青年創業或出國工作、協助婦女與貧困族群充分就業﹔她也喊出開創一個中產階級達70%的時代,墊高企業解雇門檻、改善臨時工待遇,最好能誘導企業將他們轉換為正式員工。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