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日本企業的“脫中國化”戰略是否正確?

2013年01月30日08:4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韓國得“日本病” 財閥“大到不能倒”

Kantar調查:中國人對本國經濟狀況最為樂觀

蘋果發布Q1財報,透露正考慮新的股東回報方式

通訊App如何能賺到錢?

蘋果能否利用宏達電一“劍”刺中三星要害?

2012年9月中國爆發反日游行后,在日本,“中國風險”及“中國+ 1”等字眼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日本產業界也明顯出現“脫中國化”動向。但同時也有像豐田汽車公司那樣表示“今后會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日本企業。日本企業今后應該如何與中國往來呢?為此,記者採訪了在中國業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目前仍奮戰在一線指揮業務的電子測量儀專業貿易企業日本電計公司的柳丹峰(電計公司專務董事、海外營業本部營業本部長、電計貿易(上海)公司董事長)。

——日本產業界“脫中國化”的動向越來越明顯。

關於“日本經濟和企業脫中國化后,能否穩步增長”這個話題,我與很多人都進行過探討。最終結論是,中國市場魅力巨大,如果脫中國化,日本經濟和企業要想繼續增長將變得非常困難。可以說,19世紀是英國的時代,20世紀是美國的時代,而21世紀則是亞洲的時代。在亞洲各國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中國和印度。我認為,順應這種時代潮流至關重要。下面我通過數據來說明一下。

從全球的GDP來看,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日生基礎研究所預測,中國的GDP將在202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圖1)。美國總統奧巴馬推進的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戰略如果未來依然持續,那麼中國的GDP甚至在2017∼2018年即躍居世界第一。GDP代表著該地區的消費規模(市場規模)。無視如此巨大的中國市場,“退出中國轉戰其他國家和地區”絕非上策。

——日本企業最近開始出現將業務對象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動向。

東南亞雖然也是今后有望增長的市場,但規模與中國相差懸殊。中國2011年的名義GDP為7.3萬億美元,而東盟的名義GDP隻有2.2萬億美元,二者之間有3.3倍的差距。而且,預計這一差距今后會擴大至5倍。中國的總人口為13.5億人,東盟為6.1億,不到前者的一半。從日本的出口額來看,對中國(12.9萬億日元)一國的出口就超過了東盟整體(9.8萬億日元)(圖2)。由此可見,日本企業最應該重視的市場是中國。

圖2:中國的市場規模要遠遠大於東盟。

而且,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日本企業重要的收益支柱。在全世界,對中國的投資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資料制作的資料可以看出,在2008∼2009年的雷曼危機后,日本針對中國的投資激增(圖3)。2012年雖然出現了反日游行,但對中國的投資額依然持續增長。雖然嘴上喊著“中國風險”和“中國+1”,但日本產業界實際仍在向中國大量投資,規模也是世界第一。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