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索尼移動通信6.4英寸智能手機“Xpeira Z Ultra”亮相上海

2013年06月28日15:5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Facebook約600萬用戶的通訊錄信息錯誤“共享”給其他用戶

戴爾CEO呼吁股東支持其私有化退市計劃

法國政府正式要求谷歌改進隱私保護政策

英國政府要求谷歌刪除涉及隱私的街景數據

理光:全景數碼相機喚醒拍照樂趣

在“2013年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 (Mobile Asia Expo 2013)開幕前一天,即6月25日,索尼移動通信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配備6.4英寸全高清液晶顯示屏的新款智能手機“Xperia Z Ultra”(照片1)。機身顏色有黑色、白色和紫色三種。大屏幕智能手機最近還被稱為Phablet(Phone和Tablet的合成詞),不過索尼在發布會上將其歸類為智能手機。

照片1:2013年6月25日在上海發布的“Xeria Z Ultra”。

出席發布會的索尼移動通信社長鈴木國正(照片2)表示,該公司的優勢是,“隻有索尼才能把先進的創新技術與魅力四射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並稱之為“The Power of Sony”(索尼力量)。實際的產品中,體現這一優勢的就是Xperia Z系列,鈴木在發布會開頭先介紹了Xperia Z和Xperia Tablet Z,之后又介紹了該系列的新機型Xperia Z Ultra(照片3)。

照片2:發布Xperia Z Ultra的索尼移動通信社長鈴木國正。

照片3:Xperia Z系列的新成員Xperia Z Ultra(中央)。

配備改進后的BRAVIA技術,支持手寫筆輸入

Xperia Z Ultra的特點之一是,為了讓用戶通過6.44英寸的大屏幕利用高質量內容,配備了移動版特麗魅影顯示屏,該屏幕中採用的技術是由索尼“BRAVIA”電視採用的特麗魅影顯示技術改進而來。通過採用新技術,屏幕可表現的色域更廣,此外,還新採用了針對移動產品的圖像處理技術“X-Reality for mobile”。由此,用戶可以欣賞到比以前更加鮮艷清晰的圖像(照片4)。

照片4:Xperia Z Ultra的顯示屏相關技術。

照片5:進一步提高了防水性能。

Xperia Z Ultra的另一個特點是,除了用手指觸摸操作外,還支持利用手寫筆等的輸入,普通的鉛筆也能作為手寫筆使用。另外,該機還考慮到了商務用途,准備了可同時打開多個應用以高效工作的“small apps”等,提出了娛樂以外的用途。

照片6:Xperia Z Ultra首先將在中國上市。

機身支持防水防塵。防水性能為IPX5/8等級,較一般採用IPX5/7的以往機型進行了強化(照片5)。此前的產品是通過為耳機插孔配置防水帽來防水,而Xperia Z Ultra的耳機插孔本身就具備防水性能。

外觀設計方面沿襲了Xperia Z系列的特點。比如以金屬切削加工為特色的電源鍵。設計上還考慮到了易握性,側面採用柔和的曲線,提高了握持感。

攝像頭功能方面,CMOS傳感器採用“Exmor RS for mobile”,像素約為810萬。OS採用Android 4.2,處理器為高通的主頻2.2GHz的Snapdragon 800。外形尺寸為179.4×92.2×6.5mm,重212g。顯示屏尺寸為6.44英寸,分辨率為1920×1080像素。RAM為2GB,電池容量為3000mAh。計劃夏季前后在中國(照片6)等亞洲部分地區上市,但在日本的上市事宜尚未確定。

同時發布配備安卓的智能手表

與Xperia配套使用的附件類也擴大了產品種類。配套產品強調的功能之一是使用NFC的“One-touch sharing”。可以通過NFC實現連接揚聲器等產品時的初期認証,隻需觸摸等操作即可經由藍牙或無線網交換音樂等數據。此次,支持One-touch sharing的產品方面,發布了“SmartWatch 2 SW2”(照片6)和藍牙耳機“SBH52”(照片7)。

照片7:手表型終端“SmartWatch 2 SW2”。

SmartWatch 2 SW2本身就是一款安卓設備,安裝有NFC,通過與Xperia Z系列組合使用,可以查看郵件、瀏覽地圖。此外,索尼還為開發人員准備了開發SmartWatch 2 SW2應用的SDK等。SBH52也安裝有NFC,通過與大屏幕手機Xperia Z Ultra組合使用,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電話功能。此外,SBH52還配備了免提通話功能。(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照片8:藍牙手機“SBH52”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