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14:37
不對豐田唯命是從
支撐這些改革的基礎,估計是與最大股東豐田的合作,2008年,豐田對富士重工的出資比例達到16.5%,提高到了過去的2倍多。富士重工之所以能夠不受眼前利益的束縛,正面開展關於生死的公司改造,原因之一在於該公司加入豐田集團,擺脫了被收購的擔憂。
盡管如此,富士重工也不會輕易向豐田低頭。作為協作象征合作開發的跑車“豐田86?斯巴魯BRZ”是由熟知消費趨勢的豐田策劃並銷售商品。開發雖然由富士重工負責,但該公司一直秉持著“不對豐田唯命是從”的信念。
經過努力,這款汽車成為了久違的暢銷跑車。這是富士重工技術實力的証明,也是豐田重用富士重工的理由。
豐田效應對於改善收益也作用明顯。首先是撤出輕型車生產。輕型車的收益隻有普通車的3分之1,對於銷量低的富士重工而言無利可圖。但在日本國內,輕型車佔保有量的比例大,不能放棄輕型車銷售。通過與豐田合作,該公司可以接受集團內大發工業提供的輕型車,成功退出了自主生產。撤退后,該公司強化普通車的生產,大幅提高了收益。
第二是固定成本與生產效率。從2007年開始,過去苦於設備開工率低迷的美國工廠通過代工生產豐田車,減輕了固定成本負擔。而且,在有機會直接接觸豐田生產方式后,富士重工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通過淋漓盡致地利用與豐田的合作效應,富士重工確立了現在的經營模式。其效應已經遍布了全世界。
北美勢頭良好,中國戰略未能制定
9月的一個假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銷售店,攜家帶口的顧客源源不斷。奧斯丁斯巴魯的總經理布倫特·貝克興奮地表示,“上個月的月銷量首次超過了100輛。比上年同月增加了5成”。該公司2009年的銷量為350輛,增幅可謂驚人。
自從2009年力獅爆紅以來,富士重工在北美的銷量持續增加。對美國汽車用戶影響最大的信息刊物《消費者報告》把森林人評選為小型SUV部門的第一名。受此推動,2007年的18.7萬輛到2013年已經逼近了40萬輛。鑒於供應能力不足,該公司計劃在2016財年之前,使本地產能增加3成,達到1年40萬輛。
近年來,在銷量激增的美國南部,很多公司都是從雷曼危機之后開始經銷富士重工車。在雷曼危機前后,銷售公司的總數雖然沒有變化,但大約3成換成了實力派企業。因為銷售行情上佳,才能優先選擇這些企業。
但是,在俱佳的狀態之下,也隱藏著風險。汽車咨詢公司中西汽車產業研究的代表中西孝樹就指出,“維持現在的速度並不簡單”。
首先是銷售的推動者——EyeSight有多大的神通還不得而知。翼豹暢銷的都是設置了EyeSight的高檔等級,提升了利潤。但中西代表認為,“再過大約2年,沖撞安全裝置將成為所有企業汽車的標配,淪為大路貨”。
另外,全球銷售的增長也可能蒙上陰影。在北美銷量加倍靠的是北美市場的恢復,以及從其他企業轉投富士重工的客戶多。但北美市場已經基本恢復到了雷曼危機之前的水平,挖掘其他企業的客戶也接近了極限。那麼,富士重工要靠什麼實現新的增長?
因為進行了徹底的選擇與集中,銷售區域有限。核心是日本與北美,再加上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形成了3極體制。但是,在增長余地最大的中國,富士重工卻碰了壁。
富士重工曾經摸索在中國進行本地生產,但對於后來者的富士重工,擔心汽車生產過剩的中國政府未給許可。雖然該公司採取措施,改善了銷售網,但在中國的銷售背負著高額關稅的不利因素,發展空間有限。
當然,吉永社長也注意到了風險。他指出:“我們不會下調中期經營計劃提出的到2020年左右達到100萬輛的目標,但也不會急著增加數量。維持利潤才是要務。”
“好的過頭”
對於2013年4∼6月實現的12.7%的營業利潤率,吉永社長說:“現在好的過頭。哪怕降低,我也希望利潤率停留在中期計劃提出的6%的目標。”
吉永社長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公司能夠堅持到現在”。他最終找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是源自於飛機企業的汽車企業”。
富士重工最初制造的汽車並不是量產輕型車“斯巴魯360”。而是前身中島飛機在戰后為了向民用轉型而開發、與飛機一樣使用水平對置發動機的小型車。雖然沒有投入商用化,但當今富士重工特色的象征——水平對置發動機和對於安全性的追求正起源於這個時代。
與大企業相比,小規模的富士重工的成本競爭力絕不算高。但員工們仍然以公司為榮,自豪地走著自主路線。富士重工能否貫徹資源向發揚優勢,而非消除劣勢集中的經營思維?小型汽車企業在世界上的生存之戰還在持續之中。(作者:山根小雪,日經技術在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