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08:45
【相關新聞】
【中國“新成功者”】(3)贏得“新成功者”是打開中國市場的捷徑
鬆下已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該公司計劃在2013年12月之前停止生產等離子顯示器面板(PDP),2014年3月之前終止該業務。
液晶電視技術進步,市佔率提高
等離子電視一直由日本企業主導開發潮流,但2008年以后,日立制作所及先鋒相繼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形成鬆下“單打獨斗”的局面后,等離子電視的推廣普及受到限制,最終導致鬆下也決定退出長期從事的等離子電視業務。
鬆下從1970年代開始研究等離子電視。1996年該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等離子電視“Plasmaview(TH-26PD1)”,隨后憑借領先於液晶陣營的大屏幕化、自然的色彩表現性及高速響應性等優點,在電影內容及體育節目等方面發揮了優勢,在電視數字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液晶電視在實現大屏幕化的同時,通過高亮度實現了高清晰顯示,原來存在的響應速度問題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解決。於是,液晶電視開始向大屏幕電視市場滲透,市場佔有率迅速提高。
實際上,在鬆下決定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的背景中,經營方面的問題大於技術性課題。
對市場增長判斷失誤,生產設備投資過剩
圍繞倫敦奧運會展開的2012年夏季商戰。鬆下推出了等離子電視。
鬆下曾預計2007年全球等離子電視的需求量將達到1200萬台。
等離子電視對鬆下的經營投下巨大陰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該公司對市場增長情況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讓我們回顧一下鬆下過去發布的等離子電視計劃,該公司曾預測2007年全球等離子電視的需求將超過1200萬台,2008年度將超過1500萬台,2010年將超過2500萬台。而且,該公司計劃獲得其中40%的份額。也就是說,提出了2010年全年售出1000萬台等離子電視的計劃。
實際上,在等離子電視出貨量最高的2010年,鬆下共售出752萬台,達到了計劃的四分之三。但2010年過后,等離子電視出貨量突然停止增長,之后的形勢也急轉直下。在液晶電視成為全球主流的形勢下,鬆下也開始將電視業務的重心轉向液晶電視。
不過,鬆下仍非常積極地進行了生產設備投資。
茨木工廠老化測試工序。
鬆下設在兵庫縣尼崎市的P4(PDP第4工廠)的外觀。
鬆下設在兵庫縣尼崎市的P5(PDP第5工廠)外觀。
第5工廠的生產線。
除了大阪府茨木市的P1(PDP第1工廠)和P2之外,鬆下還在兵庫縣尼崎市建設了P3、P4、P5,再加上上海的生產基地,共有6座工廠,而這一規模卻超過了鬆下的需求預測。
首先於2001年6月開始生產的P1最初的規模是月產3萬台(按42英寸產品計算)。隨后,鬆下又確立了上海工廠月產2.5萬台、P2月產12萬台、P3月產28.5萬台、P4月產50萬台的生產體制,每次建設新工廠,月產量都會成倍增加。
到P4投產時,各工廠的合計規模達到了每年1000萬台。此時的投資規模已經與計劃值相當,但鬆下卻並沒有停止投資。按照最初的計劃,2009年投產的P5全負荷生產時的月產量為100萬台,鬆下的總體目標是每年可以生產2200萬台等離子電視。
可以明確地說,這屬於過剩投資。
實際上,P5推遲了投產時間,並將總額2800億日元的投資計劃縮小至2100億日元,鬆下在計劃搖擺不定、P5基本沒有運轉的狀態下終止了等離子電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