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08:49
【相關新聞】
【“沖突礦產”的考驗】(6)信息公開要考慮非政府組織和消費者
資源豐富的非洲剛果(原扎伊爾)沖突不斷,深陷“資源詛咒”。然而,瀕臨滅絕的山地大猩猩保護活動推動了沖突各國之間進行合作。
有一個活動名叫“手機大猩猩”。制造手機所需的鉭是稀有金屬,開採自剛果的大猩猩棲息地。這威脅到瀕臨滅絕的大猩猩的生存。“手機大猩猩”是非營利組織(NPO)與企業實施的舉措,將手機回收利用收益捐贈給大猩猩保護活動。
非洲中部, 維龍加火山的美麗生態系統是山地大猩猩的棲息地之一。 |
其中,山地大猩猩因為非法狩獵等原因而驟減,目前全球僅剩880頭左右。作為類人猿,大猩猩有97.7%的DNA與人類相同。僅棲息在剛果、烏干達及盧旺達。包括這3個國家、布隆迪、肯尼亞及坦桑尼亞等在內的中非地區被稱為“大湖地區”。
山地大猩猩的棲息地維龍加山脈(Virunga)與貫穿非洲南北的大裂谷的森林地帶重合,橫跨剛果、烏干達及盧旺達。從1970年代起,開始實施以生態旅游為核心的保護活動。曾為《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等所報道,受到了全球的關注。
尤其是剛果,是野生生物及礦物資源的寶庫,由於其森林的淨化作用,也被稱為“非洲的腎臟”。俄卡皮鹿及矮黑猩猩等僅棲息於剛果的野生生物比較多。1925年設立的維龍加國立公園是非洲最古老的國立公園,已經被指定為世界遺產。
由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該國長年承受著剝削與沖突的痛苦。在成為比利時國王利翁帕特2世私有地的殖民地時代,500萬的剛果人被殺害,1960年獨立后,原總統蒙博托實施了32年的獨裁統治,腐敗情況嚴重。
在過去15年內,由於地區沖突及內戰,已有540萬人傷亡,成為第2次世界大戰以后最大災難。有研究者將使19個國家卷入其中的剛果沖突稱為“非洲世界大戰”。2006年,在聯合國的支援下舉行了民主選舉,但之后沖突依然存在,尤其是東部的北基武省,如今名為M23的叛軍再次掀起戰爭,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威脅。
剛果的鉭、鈾、金、銅及鑽石等儲量豐富,鈷的儲量佔全球儲量的一半左右。包括違法開採在內的部分資源收益成為武力沖突的資金來源,此外,圍繞資源特權,全球多股勢力展開爭斗,出現了最為嚴重的“資源詛咒”。剛果成為全球最貧困的國家。
雖沖突不斷,大猩猩卻有所增加
不過,雖然大湖地區沖突不斷,但實際上,到2010年,在棲息有一半山地大猩猩的維龍加山脈,大猩猩數量已經從1973年的274頭增加到了480頭。資源雖然是引發沖突的導火線,但也可以成為對話的基礎,這實際上是大猩猩們教給我們的。
1970年代起,通過組織海外旅游者在自然環境中觀察野生大猩猩的觀光活動,將收益用於保護大猩猩及生態系統的商務模式逐漸得以確立。1980年代,在盧旺達,觀光業已經成為繼咖啡和紅茶之后的外匯收入源。
1990年,盧旺達發生內戰,進而引發了剛果內戰。但即便在這樣的時期, 除了較短時間之外,維龍加山脈國立公園的年輕護林員們也一直堅守工作崗位,繼續開展保護活動。據稱國際大猩猩保護非政府組織一直在持續提供津貼。
即使沖突不斷,沖突各方也已經認識到,大猩猩可以成為收入來源,以及保護大猩猩非常重要。1993年,盧旺達政府與反政府勢力之間簽訂了《阿魯沙和平協定》,其中也加入了“保護大猩猩”相關條款。
在盧旺達負責國立公園和觀光的行政機構目前已經實現獨立核算,公園的管理及運營費用完全由包括大猩猩旅行在內的觀光收益滿足。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保護事例。作為大湖地區的魅力象征,還向全球宣傳了大猩猩。
筆者在擔任聯合國職員期間,也曾於2006年在盧旺達參加了大猩猩旅行。當時,作為入園費用,支付了500美元的參加費。需要攀登標高3700米的高山,接近大猩猩群。途中鑽入連野獸出沒的山野小道都沒有的草叢中,進入森林。要追上到處活動的大猩猩群,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需要具備與大猩猩相當的體力,非常累。
就在大家感覺無望見到大猩猩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群正在不慌不忙吃草的大猩猩。為了不將人類的傳染病傳給大猩猩,需要保持7米的距離。大猩猩靈巧地剝開竹筍皮、津津有味地享用竹筍的樣子非常可愛。還有一個大猩猩看起來“很像筆者小學時一個同學!”作為類人猿,大猩猩讓人覺得比其他動物更為親近。它們沉穩,也沒有像“金剛”那樣的凶殘感。我們遭遇的大猩猩群被命名為“和平”,寄托了國民希望擁有和平的心願。
跨國境合作不可欠缺
很有意義的是,要保護棲息在3個國家的大猩猩,跨國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在國家關系較為緊張的烏干達、剛果及盧旺達,國立公園護林員們之間已經實現了對話和合作。大猩猩的世界裡沒有國境。為了保護隨意越境的大猩猩,3國護林員們合作進行了生態系統監控、巡邏及相關培訓等。
這一合作體制推動了國家之間的部長級對話,包括保護大猩猩、進行漁業及森林資源管理在內,確立了更廣泛的對話及合作體制。2006年,3個國家交換了“戰略計劃”,達成具體協議,內容包括如果大猩猩越過國境,其觀光收益由兩國平分。也就是說,大猩猩保護活動推動了一直處於對立狀態的國家之間進行對話,成為合作的基礎。順便一提,2002年,盧旺達與烏干達圍繞剛果東部的資源發生沖突,最近聯合國指出盧旺達正在為剛果叛軍M23提供支援。
這個事例也可以理解為,民間進行的所謂“第二軌道外交”對通過官方正式途徑進行的“第一軌道外交”產生了積極影響。國際性保護非政府組織以中立的立場進行調停及干預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枯竭的礦物資源容易引發爭奪,但如果是可再生的資源,針對保護活動的獎勵措施便可充分發揮作用。確立利用大猩猩保護提高各國收入的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並且,由喜愛大猩猩這種動物的人們跨越國境形成共同體、構筑起信賴關系是關鍵。(作者:前川美湖,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