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松下能否告别“陈腐”重振雄风?【2】

2013年02月07日09:57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直捣”法人客户要害

在剧烈动荡的数字家电领域,松下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今后,该公司希望建立的收益支柱,是有望实现长期稳定交易的B to B(即法人业务)。其代表便是汽车零部件业务。

2012年秋天,松下集团能源公司的部门之一——车载电池BU(业务部门)一片沸腾。因为与德国大众集团反复谈判有了成果,大众集团决定增加购买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锂离子车载电池。车载电池BU部长池内弘对于扩大商机充满了自信:“继日本和美国之后,混合动力车终于在欧洲也有了普及的希望。”

在2010年,车载电池BU已经开始向大众的“途锐混合动力车”供应镍氢电池。并且成功于同年开始向保时捷“Cayenne”、2011年开始向保时捷“Panamera”供应电池。

2012年2月,美国福特汽车也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的供货对象。在此之前,车载电池BU与福特虽然有过镍氢电池的交易,但供应高性能的锂离子还是第一次。至此,松下能源公司与过去为福特供货的韩国LG电子旗下的企业比肩,闯入了主要供应商之列。

供应福特的电池必须把故障发生率控制在1ppm(百万分之一)以下。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寥寥无几。池内认为:“涉足门槛虽然高,但双方可以结成像箭与靶子一般的牢固关系,一旦射中就不容易拔下。”

能够驱动汽车的车载电池的输出功率需要达到20安培以上,这是个人电脑等消费类产品用电池的10多倍。正极、负极、隔膜等组成部件的种类和量也多出许多,控制起来更加困难。而汽车厂商对于品质的要求非常高,即使在开发阶段得到采用,量产时也有可能落选。池内表示:“要想稳定获得企业的订单,需要积累10年的成功经验。”

松下2012财年第二季度实施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处理总计3555亿日元。其中,锂离子电池高达956亿日元。从表面上来看,锂离子电池业务似乎也是需要重组的重荷。但池内表示,减损的对象只包括个人电脑和手机使用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车载电池不在之列”。

以前三洋电机为母体,2011年成为松下全资子公司的能源公司年销售额约为6000亿日元。其中的一半是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车载电池占销售额的比例目前在10%左右。松下在对跌幅显著的消费类电池实施资产减值处理的同时,认为面向汽车厂商的B to B业务——车载电池需求有望扩大,今后将提高这一业务的比例。争取到2015年,使年销售额翻番,达到1300亿日元。

车载电池实用化的历史尚浅,全球各地的汽车厂商尚未建立起稳定的采购关系。在这种局势下,松下正在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