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資源詛咒】(6)“圩田精神”讓荷蘭克服詛咒

2013年08月21日14:35    

【相關新聞】

【“沖突礦產”的考驗】(3)檢驗的手段隻有文件

【零能耗建筑】(3)精密的二氧化碳濃度傳感控制使換氣量減少30%

日本修訂《氯氟烴回收與銷毀法》,從制造到廢棄全程監管

太陽能電池“最終決戰”在日本拉開帷幕

【零能耗建筑】(2)積極利用能量採集和低功耗無線等電子技術

 

荷蘭在1960年代因開發氣田導致經濟停滯不前,陷入了“資源詛咒”的困境。之后,通過採用降低工資來確保就業的革新性經濟模式,實現了經濟復蘇。

目前有很多以國家名稱命名的不光彩“病名”,比如荷蘭病、英國病、法國病及希臘病等。英國病是指1960年代發生的該國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順便一提,好像開玩笑一樣,在英國將梅毒稱為法國病,而在法國則將其稱為英國病。

作為經濟用語定義的“荷蘭病”是指因資源領域的出口增加而使本國匯率上升,造成其他出口領域的競爭力下降的現象。

荷蘭在60年代經濟破產后,通過採用象征“圩田精神”而非開拓精神的“圩田模式”(Polder Model)這種經濟社會模式,實現了經濟復蘇,這一壯舉被稱為“荷蘭奇跡”。Polder在荷蘭語中是“圩田”的意思。下面來看看這個奇跡是怎麼發生的。

荷蘭是一個人口為1679萬人的海洋貿易國家。荷蘭全稱尼德蘭王國,尼德蘭是“低地”的意思,其國土的4分之1低於海平面。在悠久的歷史中,荷蘭一直通過填海造田,逐漸將海洋改造成陸地,擴大了國土面積。在荷蘭看到干線公路建在比運河還低的土地上,真是令人吃驚。荷蘭位於德法兩國之間,還面臨與鄰國間的糾紛,作為擴大領土的手段,隻能求助於眼前的大海。作為20世紀宏偉的國家項目,荷蘭開展了一項大工程,那就是用一條全長約30公裡的攔海大堤封閉須德海灣,填海造田約16萬公頃,包括由海的一部分變遷而成艾瑟爾湖在內,建造了荷蘭的第12個省。“阿夫魯戴克大堤”被稱為象征荷蘭身份的地標。

1959年,荷蘭在其格羅寧根省經濟水域內的北海油田發現了規模巨大的氣田,並從1960年代開始進行開發。1970年,英國也著手進行開發,隨后挪威也加入了開發行列,並以1973年的石油危機為契機全面推進。英國和挪威在1970?1980年代轉變成能源純出口國。不過,英國在2004年又轉變成純進口國。預計北海油田出產的石油和燃氣會在2020年前后枯竭,英荷殼牌集團等石油巨頭目前正在撤出相關業務。

控制資源開發速度

北海氣田的發現讓荷蘭陷入“資源詛咒”。雖然滿足了荷蘭國內當時十分緊張的能源需求,並且通過出口,實現了國際收支穩定,但隨著出口增加,外幣收入劇增,導致實際匯率上升。包括造船業等在內的制造業因此而受到壓制,天然氣以外的其他出口業務停滯不前。

同一時期,其他西歐國家的制造業在GDP中所佔的比率也在減少,服務產業比率增大的“非工業化”程度提高,在荷蘭這一比率特別高。在天然氣行業的推動下,工資水平也不斷提高,由於社會保障擴大,政府支出也隨之增加。1976年天然氣出口量達到頂峰,為510億立方米,同時政府預算和社會保障費佔到國民收入的一半。天然氣等價格下滑后,稅收減少,因此不得不增加稅收。經濟因此逐漸陷入低迷。

關於資源發現及開發帶來的“暴利”所產生的影響,阿姆斯特丹大學名譽教授、經濟學家麥克爾•埃爾(Michael Ellman)稱:“像荷蘭這種開放的小資本主義國家,隨著匯率的變動等,制造業容易向海外轉移。”

荷蘭北部的阿夫魯戴克大堤。1932年建成。該堤壩將須德海從北海側隔開。通過將須德海淡水化,形成了艾瑟爾湖。

隨著石油及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能源的不斷開發,當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時,政府應該採取措施。作為重要舉措,很多研究者指出,應該控制變化的速度,使社會變動得到緩沖﹔培育能夠在資源枯竭后帶動經濟發展的替代產業﹔確保並培養擔負替代產業的人才。

荷蘭經濟大臣稱,荷蘭克服“資源詛咒”的關鍵是“革新”和“教育”。牛津大學非洲經濟研究中心所長保羅•科利爾教授表示,非洲要想躲過資源詛咒,關鍵在於對人材和城市進行投資。對城市進行投資的理由是,城市可以產生革新。

圩田模式是一個政勞資等立場不同的團體摒棄不同的意見,最終達成一致的過程。1982年,荷蘭政勞資三方就實現經濟再生的政策簽訂了《瓦森納協議》。日本拓殖大學國際開發系教授長?壽久對此總結道,這是一項“綜合性政策協議”,以優先確保就業的自願調低工資為主,包括控制公共支出、實施減稅以及減少勞動時間等。這一政策形成了工作共享等革新性雇佣體制。

在降低工資、確保就業的同時,荷蘭還看准天然氣將枯竭,因此控制了資源開發的速度。並且為了避免匯率上升,還投資了海外的基金。荷蘭用15年的時間實現了全面復蘇,2000年的經濟增長率為3.5%,失業率為2%左右。全社會齊心協力、在新產業領域進行革新以及對教育和研發進行投資應該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