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08:40
“當地機型”的崛起
“在我周圍,TECNO最受歡迎。”
非洲東部的小國盧旺達。公務員讓保羅一家三口居住在該國首都基加利的一個住宅區,讓保羅邊說邊拿出了現在使用的手機。
年輕顧客光顧的盧旺達手機銷售店(左)與在當地暢銷的TECNO雙卡雙待手機(右)。 |
液晶屏幕下方排列硬鍵盤的外觀與過去風靡企業用戶市場的“黑莓”十分相似。不僅能通話、收發郵件,還能玩簡單的游戲。
新機的價格約為5萬盧旺達法郎(約500元人民幣),比大牌產品便宜3∼5成左右,但讓保羅選擇這款手機並不是圖便宜。
現在,在盧旺達,來自比利時和印度的3家移動運營商正在全力搶奪客戶。為了穩住客源,3家運營商還競相設置了極低的網內通話費。因此,用一家移動運營商的號碼撥打其他移動運營商的號碼時,通話費甚至會達到網內通話的近10倍。
於是,能插不同移動運營商的兩張SIM卡的“雙卡雙待”手機應運而生。根據來電人的移動運營商區別使用兩個電話號碼,可以大幅減少通話費。讓保羅每個月的電話費約為5000盧旺達法郎(約50元人民幣)。
總部位於香港的TECNO於2007年下半年率先在非洲試推出了雙卡雙待手機,是這一領域的先鋒。2012年,該公司在東非人口最多的埃塞俄比亞建設了自己的工廠,開始在當地生產。現在,TECNO依然是東非地區的第一品牌。
終端價格遠低於在發達國家暢銷的iPhone和GALAXY等高檔機型,用戶花費的通信費也低得多。說到非洲等新興企業威脅到蘋果和三星,大家可能有點摸不著頭腦。但在當地,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商務模式正在崛起。
TECNO營銷部門總監Cosimo Lu說:“我們在非洲定義業務的時候,使用的是代表從全球視角出發、在當地開展行動的‘全球本地化’一詞。”在擁有自己語言的埃塞俄比亞進行當地生產是在當地開展行動的一個例子。Lu說:“我們堅信本地化是我們在埃塞俄比亞拿下市場份額冠軍的理由。”
距離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已經過去了6年。而該公司引領的智能手機的普及,反過來使該公司創造的1年隻在全球推出1款新產品的“全球款式”面臨崩潰。隨著爭奪份額的主戰場向新興市場轉移,能滿足各地區消費者需求的“本地款式”已開始快速崛起。
2012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在中國市場上,還出現了“變種”。被譽為“東方蘋果”的智能手機企業——北京小米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在多數國家,終端銷售渠道過去都是由移動運營商負責,而該公司則是一家通過親手開辟銷售渠道壓低售價的新型智能手機企業。
“中國喬布斯”的真容
創辦於2010年的小米在很多國家名不見經傳,但在中國,卻是粉絲最為狂熱的智能手機企業之一。該公司秉持“與用戶做朋友的企業理念”,小米品牌的“粉絲”叫做“米粉”,人數已經接近了1000萬人。
身穿牛仔T恤出現在新產品發布會上的小米首席執行官(CEO)雷軍被譽為“中國史蒂夫·喬布斯”。雖然被競爭對手諷刺為“什麼都抄襲蘋果”,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公司的手法其實比喬布斯更具獨創性。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與蘋果相比,我們更像亞馬遜”。
小米CEO雷軍(右)與該公司9月發布的旗艦款“Mi3”。 |
小米的智能手機流通途徑主要是網絡直銷,蘋果則是使用移動運營商的銷售網,依靠運營商的銷售獎金壓低銷售價格,二者的商務模式大相徑庭。小米的手機配備由谷歌智能手機OS(系統)“Android”改造而成的自主OS“MIUI”,游戲和壁紙等內容也是盈利的來源,這些特點的確令人聯想到亞馬遜的“Kindle”。
不依靠移動運營商的銷售獎金,價格卻隻有iPhone和GALAXY的一半,小米之所以能夠具備如此強大的價格競爭力,靠的是徹底壓縮營銷費用。
小米的財務報表中沒有廣告費等支出項目。該公司是通過在實體店和SNS(交流網站)上的交流培養忠實客戶,使品牌漸漸滲透到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例如,要想第一時間買到小米的新產品,就必須在“微博”上關注小米的官方賬號,而且還要注冊專門的購買賬號,提交購買申請。
“A關注了小米賬號”、“A買到了最新款小米”——因為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會在微博上轉發給朋友,消費者本身就起到了為小米打廣告的作用。
在口口相傳的基礎上,等到新產品上市之前,小米還會通過名人的使用報告,在網絡上制造熱門話題,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9月發布的最新款“Mi3”僅開售86秒,10萬部手機就被一掃而光。
小米的產品開發也以最大限度聽取網絡用戶的聲音而著稱。小米把用戶通過微博等方式提出的改進意見作為靈感,每周都會升級自己的OS。稱得上是“生在網絡,長在網絡”的智能手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