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部件創世記】(二)105萬億日元市場的爭奪戰

2013年11月27日08:17    

【相關新聞】

【部件創世記】(一)戈恩沖擊再度來襲

沃爾沃總裁塞繆爾森:保持自身特色,與吉利並肩前行

日本電產讓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

富士重工業的“逆襲”

本田在日本新建工廠的真正目的

按照咨詢公司德國羅蘭貝格的預測,全球汽車部件市場將從2012年的約75.53萬億日元擴大到2020年的約105.69萬億日元。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的汽車需求增長是帶動市場擴大的動力。

其中,發動機及車載信息系統等直接關系到環境和安全的“強勢部件”市場規模將增長21.19萬億日元。而其他眾多“弱勢部件”將減少8.84萬億日元。汽車企業壓縮成本和強化篩選的動向將拉大強弱之間的差距。

以德國大眾(VW)為首,豐田、本田也已經改走部件通用化道路,正准備大幅改變過去的交易方式。對此,羅蘭貝格的高級合伙人長島聰為企業敲響了警鐘:“既有部件單價的下滑壓力不斷提高。如果企業不能投資5年后的核心技術,擺脫被動局面,向致力於先行開發的提案型企業轉型,企業的效益還將不斷減少。”

對於日本大多數部件企業,確保訂單和利潤將變得困難。因為在規模和成本等所有方面,他們都要與世界最大的企業相競爭。要想阻止地位下滑,方法之一是M&A(並購)。

調查公司RECOF表示,按金額計算,汽車部件企業參與的M&A已經從2009年的371億日元擴大到了2012年的1033億日元。進入2013年后,其勢頭依然不減。收購規模在數十億至數百億日元之間,其中,中等規模的部件企業參與的收購居多。

M&A有兩個目的。一是著眼於模塊開發,獲得廣泛的技術和產品。二是收購、吸收與歐洲等海外汽車企業擁有合作先例的企業。日本企業倘若在M&A上躊躇不前,就難免成為擁有規模優勢的世界列強的盤中餐。

面對上述危機,本田系最大的部件企業——京濱已經開始著手實施重組。2011年,該公司決定接收昭和電工轉讓的空調用熱交換器業務。緊接著,同樣是空調業務,該公司在2013年6月,又與獨立系企業三電,就成立共同出資公司、開發並銷售空調設備展開了探討。

京濱之所以決定重組,是因為2012年11月,本田首次在美國舉辦的“全球供應商會議”令該公司嘗到了苦澀的經歷。本田在會議上宣布,將把向跨國部件企業採購的比例從16%提高到40%。

歐美大型部件企業等對手在邀請之列,而京濱等主要本田系部件企業卻沒有收到邀請函。京濱與三電相加,空調設備的全球份額為7%。該公司社長田內常夫說,“沒有接到邀請令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要想(在世界上)平等競爭,份額至少要達到10%”,表達了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意向。

在即將發生巨變的生態系統中,部件企業為捍衛自己的地盤殊死一搏。而他們面對的,還有新勢力的挑戰。

鬆下把再生的希望寄托在汽車電子化 

鬆下已經連續兩年出現7000億日元以上的最終虧損,站在了懸崖邊上。困境之下,該公司把再生的賭注壓在了汽車業務的飛躍上面。

鬆下開發的駕駛艙的概念模型

該公司的BtoB業務集中在自動化工業系統分社(AIS)。這家於2013年4月誕生的新組織的最高負責人——山田喜彥社長說:“在今后,不銷售單一部件,而是銷售由多種部件組合而成的系統的機會將越來越多。這是我們的好機會。”

AIS佔鬆下合並銷售額的3分之1以上。該公司的目標,是把作為“頂梁柱”的汽車相關業務的銷售額從2012財年的約1萬億日元,擴大到2018財年的2萬億日元。

過去,鬆下一直是分別銷售車載導航儀、混合動力車用電池等產品。如果延續這樣的銷售體制,很難達成目標。因此,鬆下配合汽車企業採購方法的變化,快速調整了“進攻策略”。

AIS整合了原本跨15個業務部門的汽車相關業務,已經瞄准其他部件企業的軟肋,開始銷售內嵌電子產品的系統。

主攻目標包括3個領域。首先是駕駛席周邊。以車載導航儀等為核心,組合顯示器和儀表等,直接向汽車企業交付。

其次是新涉足的安全領域。例如,在汽車的前后左右,配置針對監控攝像頭開發、能夠廣角拍攝的攝像頭,通過處理拍攝的影像,使駕駛員能夠查看從車輛正上方俯視的影像。

第三個是面向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的電動化領域。在這一領域,該公司將以車載電池為中心,利用在筆記本電腦中培育的充電系統、壓縮機等白色家電技術。

由200名工程師組成、社長直接管理的新業務本部將拜訪全世界的汽車企業,現場銷售產品。按照鬆下的規劃,汽車相關業務將有6成面向日資企業,今后目標還將對准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因為缺乏技術經驗,所以對於提供全套功能的需求很大。為了在日后展開銷售攻勢,該公司將於近期在當地進行招聘。

配備上述系統的汽車即將於2015年以后問世。為了向日本電裝和德國博世看齊,擠入世界列強之列,鬆下正步步為營。反言之,倘若不能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汽車部件世界獲得成功,鬆下就無法實現再生。

隨著部件通用化程度的提高,能夠向全球穩定供貨、而且開發實例強大的頂尖部件企業的地位自然與日俱增。但頂尖企業也並非高枕無憂。汽車企業踩下“世界統一採購”的油門后,日美歐發達國家“和平共處”的時代將會結束,在今后,直接沖突爭搶業務的局面也將增加。

其中的看點,自然要數電裝與博世爭奪霸權的“巔峰對決”。而對決的前線既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國。

印尼雅加達郊外的一座工業園區中,約有2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筑正在漸漸顯露真容。這裡是即將於2014年2月開工投產的電裝Fajar工廠。作為設在該國的第三座工廠,電裝在這裡開啟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在區區3年內,投產6個產品群。

為了加快本地化生產的速度,電裝在雅加達郊外的工業園區建設第3工廠。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