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橫濱下水處理系統:實現高度處理和資源全方位再利用【2】

2014年01月23日08:42    

下水還是寶貴的水資源

作為一個現代化都市,橫濱市市區面積不斷擴大,這使得雨水滲入土壤變得困難,導致地下水量逐年減少,地表水趨於枯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橫濱市將每天多達150萬立方米的下水處理水視為寶貴的水資源,作為自然水循環的補充,致力於處理水的再利用。

比如,入江川是流經橫濱市內的一條溪流,在50年代中期以前曾是農業灌溉水渠,后又作為雨水和生活廢水排水渠。但隨著下水道建設的發展,大量雨水和生活廢水不再流入入江川,其水量在進入80年代以后急劇減少。

入江川的水質和流量(數據:橫濱市)

為了使干涸的入江川恢復往日的生機,橫濱市對位於入江川上游的神奈川水再生中心進行了升級,提高了高度處理能力。經過高度處理的水被排放進入江川,使入江川的水量逐漸恢復。同時,橫濱市還在入江川邊植樹,鋪設散步道,將入江川改造成了市民休憩的場所。下水的再利用不僅“滋潤”了城市,還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觀。

入江川四季景致(出處:橫濱市)

此外,橫濱市還以公共事業施工單位為對象,進行再生水銷售。市內設有若干供水站,簽訂合同的施工單位可自備槽罐車前去取水,售價為每立方米33.2日元。這種再生水不可飲用,但可作為施工建設用水。每年夏季為降溫而噴洒在道路上的水也利用這些再生水。

經過高度處理的再生水還通過管道被輸送到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日產體育場)和橫濱體育館(YOKOHAMA ARENA),作為供暖用水及其他用水加以利用。

有效利用下水管道

橫濱市的下水道經過多年建設,已經遍布市內地下,並且具備了較高的抗震能力。由此,下水管道空間的利用受到了關注。1996年,日本修訂了《下水道法》,允許在下水道內設置鋪設光纖等。隨后,橫濱市也於1999年制定條例,允許各級政府、電氣通信企業及有線電視企業在下水道管道內鋪設電線和光纖等通信線。

目前,橫濱市的下水管道內鋪設了橫濱市專用光纖,在各水再生中心和泵站之間形成網絡,用於對各泵站進行遠程監控。除了以往用於確認運轉狀態的信號和遠程操作信號外,還可傳輸聲音和圖像等高質量信息,提高了傳輸速度,使遠程監控更加可靠。截止2008年,總鋪設長度達到了97公裡,總計劃為132公裡。

下水道管理用光纖(圖片出處:橫濱市)

經過多年建設,橫濱市的下水市政不僅發揮了污水處理和排洪防澇的作用,而且通過對下水進行高度處理,正逐步將處理水作為一種寶貴的水資源加以積極利用。下水道等相關設施的利用也在開發之中。

橫濱市下水道已有百年歷史

橫濱市下水道的建設始於144年前的明治時期。

作為天然良港,橫濱市自1859年開埠以來,與中國及歐美諸國的貿易往來發達,建成了許多被稱為“外國人居留地”的街區,其中的橫濱“中華街”是日本乃至東亞最大的唐人街。

開埠后的橫濱一躍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日本對外開放的窗口,許多新鮮事物和歐美產業革命后誕生的先進技術都從橫濱進入到當時相對落后的日本,這其中也包括鐵路、電信及上下水等城市基礎建設。尤其是在外國人居留地,下水道的建設被提上了日程。19世紀中期,霍亂在全世界流行,英國倫敦有近2萬人因感染而死亡。為改善環境,倫敦等地開始普及近代化下水管道。而當時在橫濱,仍然依靠在主要道路旁挖掘明渠作為下水道,經常發生堵塞和滿溢,惡劣的環境引起了外國居住者的擔憂。在這樣的形勢下,明治政府根據此前幕府於1864年與各國領事簽訂的《橫濱居留地備忘錄》,從1869年開始在居留地鋪設下水管道。負責工程的是英國人理查德·亨利·布魯頓(Richard Henry Brunton)。下水管為瓦制陶管,1871年完工,成為日本最早的近代化下水管道之一。

位於橫濱市山手地區的外國人居留地被稱為橫濱市下水道的發祥地(照片出處:橫濱市)

此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橫濱市的下水道不斷進行改擴建。1962年,橫濱市建成第1座下水處理廠“中部下水處理所”﹔1978年,橫濱市首座污泥焚燒設備在“南部污泥處理中心”投入運轉。至1999年,橫濱市下水道普及率已經超過99%,其中約7成為生活廢水與雨水分離的分流式下水道,剩下約3成為合流式下水道。(作者:葉習民,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