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艾滋病治療與預防藥物:挑戰“不治之症”

2013年12月13日09:07    

【相關新聞】

跑鞋上的高科技:更輕更彈,全力奔跑!

長玻璃纖維和木塑復合材料成為2013K展焦點

拆解iPhone 5s/5c:細微改良,設計精益求精

【PS4拆解】(四)一睹電源模塊的真容

【PS4拆解】(三):簡潔的主板

 

全球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正在逐年遞減。隨著能在患者感染病毒后抑制其症狀的藥物的普及,艾滋病擺脫了“不治之症”的印象。然而,要想實現艾滋病的治癒和預防,仍然還需要一些時間。目前還是要以自我防護為主。 

自從1981年美國診斷出世界首例艾滋病(后天免疫缺乏綜合征)以來,艾滋病病例在世界各地急劇增加。 

“恐怖的怪病”、“得上就死,3年內死亡率達到70%”、“病因不明,無藥可醫”……看著1983年《日本經濟新聞》對於美國艾滋病大流行的報道,當時混亂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然而,30年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已經不會立即威脅到生命。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在這30年間,出現了許多能在患者感染HIV后抑制其發病的“抗HIV藥”。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的報告稱,2012年全球共有3530萬HIV感染者,比上年增加了1%。醫療體制和相關知識缺乏的發展中國家疫情最為嚴重,在所有感染者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佔到71%(2500萬),南亞和東南亞佔11%(390萬)。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2012年,日本已累計發現了超過2萬名HIV感染者。 

感染人數居高不下,但隨著抗HIV藥的普及,全球艾滋病致死人數已經降至1年160萬,比高峰時的2005年減少了30%。進入2000年以后,25歲HIV感染者的平均余命也從1996年的7年延長到了約40年。現在,患者隻要在發病前查出感染,每天堅持服藥且沒有副作用,就能過上與正常人差不多的生活。 

HIV隻感染人體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CD4陽性T淋巴細胞”,並在細胞中繁殖。CD4陽性T淋巴細胞至關重要,是保護身體不受病毒、細菌等攻擊的免疫系統的“指揮塔”,隨著HIV的繁殖,CD4陽性T淋巴細胞遭到破壞,數量逐漸減少。 

健康人每μL升(100萬分之1升)血液中含有700個以上的CD4陽性T淋巴細胞。當感染HIV、CD4陽性T淋巴細胞數量低於200個的時候,通常不致病的病原體就會趁虛而入,引發機會性感染等並發症。在日本,隻要患者出現“念珠菌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等23個並發症中的一種,即可診斷為艾滋病發病。 

抗HIV藥的作用,是把病毒凍結在侵入CD4陽性T淋巴細胞到最終繁殖之間的某一階段。按照作用階段的不同,已經實用化的藥品大致分為下圖中的5類。 

圍繞“1天1次、1次1片”展開開發競爭 

1985年,當時在美國某研究所工作的現熊本大學教授滿屋裕明開發出了世界第一種HIV治療藥“AZT”,屬於“核?類逆轉錄?抑制劑”。這種藥物能趁病毒在細胞中利用核?酸合成DNA的時候,摻入“假”的核?酸,阻礙病毒繁殖。 

之后又出現了“非核?類逆轉錄?抑制劑”,以及阻礙蛋白?的活性、抑制病毒蛋白分子裂解的“蛋白?抑制劑”等。 

到了2000年代后期,防止HIV的DNA插入細胞基因的“整合?抑制劑”實用化進展顯著。不論是哪一種類別,都有研究人員致力於副作用更小、療效更好的新藥開發。 

日本HIV研究第一人、曾發現過多種新藥候選物質的鹿兒島大學教授馬場昌范說:“現在,‘1天1次、1次1片’已經成了最近新藥開發的關鍵詞。” 

隻服用1種抗HIV藥的效果並不明顯,必須採用多管齊下的雞尾酒療法。而且,隻要1天忘記服藥,就會出現耐藥性病毒,導致療效減退。因此,過去在治療艾滋病的時候,病人有時1天要服用10片以上的藥物,而現在,開發1天1片的藥物成為了制藥公司最重要的主題。 

2013年5月在日本上市的“Stribild”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HIV治療新藥。由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與日本煙草產業公司(JT)合作開發的Stribild在1片藥片中復合了逆轉錄?抑制劑、整合?抑制劑等4種成分。藥片的直徑約為2cm,雖然吞服起來不太方便,但每天隻需服用1次即可。 

終極目標是“治癒”

借助抗HIV藥的功效,艾滋病成了可以控制發病的疾病。但終生服藥不僅會令患者背負沉重的負擔,還會導致國家醫療開支的增加。因此,科學家們的終極目標是,像其他傳染病那樣“預防”HIV的新發感染,並且“治愈”艾滋病,使患者無需長期接受治療。 

2013年4月,日本生物載體株式會社(DNAVEC)與非營利組織“國際愛滋病疫苗行動組織”(IAVI)聯手,開始在盧旺達進行艾滋病疫苗“SeV-G”的一期臨床試驗。該公司董事井上誠表示,“實用化雖然遠在2020年以后,但測試安全性等效果的試驗起步很順利”。 

SeV-G使用由日本開發的將基因送至靶細胞的“仙台病毒載體”技術。仙台病毒載體將合成HIV蛋白的基因送至體內后,在細胞中產生可攻擊HIV病毒的成分,從而實現免疫。這種疫苗是通過鼻粘膜接種,而粘膜正是HIV的感染途徑,因此能夠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過去的艾滋病疫苗開發一直面臨一個難題:當激活免疫后,在免疫細胞中繁殖增多的HIV也會變得更加活躍。現在,IAVI正在對SeV-G等5種疫苗實施臨床試驗,能否克服這個難題成了關注的焦點。 

除了疫苗,還有一家企業在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治愈”HIV感染者,那就是Takara BIO。 

該公司的基因療法是首先採集患者的血液,在CD4陽性T淋巴細胞中導入可抑制HIV繁殖的“MazF”蛋白的基因﹔然后將血液注射回體內,使對HIV具有抗性的CD4陽性T淋巴細胞在體內慢慢增加。這種方法雖然很難完全清除體內的HIV,但一旦投入實用,患者就可以免受每天服藥之苦。 

基因療法的一期臨床試驗已於2012年12月在美國啟動,並且完成了首位患者的投藥。該公司表示:“HIV感染者的平均余命越來越長,使患者接近治癒的技術擁有巨大的市場。我們的目標是在2022年使這種療法實現商業化。” 

如今,艾滋病正在逐漸擺脫“必死無疑的恐怖疾病”的印象。但要實現預防和治癒估計還要近10年的時間。近年來,日本每年新增的HIV感染者都超過1000人,早期發現、自我防護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田中深一郎,日經技術在線!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推薦新聞區

商務部明起對三國進口漿粕征收最高達50.9%的臨時稅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