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的困局与突破

2013年05月31日08:3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松下、索尼和夏普,誓言要为家电业务“止血”

日元飞速贬值,几家欢喜几家愁

告别“铁饭碗”的日本员工:在不安中重新启程

日本的制造业真的是“品质过剩”吗?

索尼计划2014年度使移动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达到4%

 

全球太阳能发电系统市场正逐年扩大。同时,由于能源安全和防止全球变暖问题在各国益发受到重视,太阳能发电也开始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以往,以德国为中心,欧洲各国通过电力收购制度(FIT)等,主导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普及,此外,美国也通过RPS制度及税收抵免制度等推动了普及。

日本以前一直通过提供补贴,推动住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普及,但自2012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以来,百万瓦级太阳能发电设施及产业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建设迅速扩大。

另一方面,作为主要供应商,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迅速崛起,中国大陆厂商与台湾地区企业共同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过去居于全球顶级水平的日本厂商已经被这些新兴企业超越,陷入了低价竞争的苦战之中。不过,造成这种局面的中国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严酷的竞争。

新企业接连涉足导致供应过剩

2013年3月,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破产,相信许多人对这则新闻依然记忆犹新。此外,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天合光能公司、晶澳太阳能公司、晶科能源公司及赛维LDK太阳能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季度结算也相继出现赤字。

许多厂商背负巨额债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偿还期限相继到来。虽然部分企业通过与出资者协商而延长了偿还期限,但将来能否顺利偿还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而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相关企业国有化的动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企业及当地地方政府有关方面以项目开发及维持就业的名义,向太阳能电池厂商出资,通过掌握经营权推动重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以欧洲为中心,FIT制度等奖励措施的魅力减退,导致需求停滞乃至后退;过多的设备投资导致太阳能电池工厂开工率下降;以及激烈的低价竞争等恶性循环依然存在。

显然,目前太阳能发电这个新产业完全由政策主导,一方面在创造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新涉足企业增多导致供应过剩,两者之间处于失衡状态。

许多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都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单元或模块等太阳能发电系统部件的企业,由于资产负债表日益恶化,因此重视“银行可融资性”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慎重考虑其业务的风险大小。

那么,中国政府对于这种情况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近几年,中国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全球变暖对策,公布了各种举措及目标值。最近,国务院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并且到2015年,使包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扩大到394吉瓦,到2020年提高到占能源总量的15%。

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太阳能发电系统累计装机容量到2015年将提高至21吉瓦(目前正在探讨进一步提高到35吉瓦),实现倍增,到2020年提高到50吉瓦。

根据这个规划,除了原有补贴制度(金太阳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中国还于2011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转而积极扩大内需。

也就是说,对于正苦恼于开工率下降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来说,以前需求较小的本土市场(尤其以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为中心)正在迅速扩大,由此制造工厂的开工率有望再次得到提高。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