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日元貶值效應難掩日本家電業窘境

2013年08月27日09:14    

【相關新聞】

丸紅欲成谷物貿易巨人的兩大難關

誰來阻止谷歌!?

選擇與集中!王者谷歌再發力

不滿經營方針,第三點基金對索尼發起“攻勢”

“黑船”亞馬遜的沖擊能否改變日本農業的現狀?

 

“本季度因日元貶值效應,銷售額微增,但按當地貨幣計算收益卻減少。以數字家電領域為中心,本公司的業務環境依然嚴峻。公司上下要全力以赴,努力改善業績。”

鬆下常務董事河井英明在公布2013財年第一季度(4∼6月)財報時面無表情。該公司本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6%,從數字來看,結果還算不錯(圖1)。但河井的表情之所以絲毫不見新悅,是因為家電業務沒有復蘇的跡象。

包括平板電視在內的電視機業務一直在削減成本,但仍虧損115億日元,銷量為272萬台,同比減少10%。手機業務的虧損比上年同期擴大,數碼相機的銷量為87萬部,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0%。

圖1:家電業績改善,重電堅挺

2013財年第一季度,日本八大電器企業中,以家電為主的鬆下、索尼和夏普的業績均比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以重電為主的三菱電機和日立制作所的業績繼續保持良好勢頭。最終虧損的企業數量由上年同期的5家減為3家。

通過削減固定費用來確保利潤

刨除日元貶值的效果,鬆下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其實為同比減少9%。642億日元的營業利潤中,有80億日元是靠日元貶值帶來的,其他大半是削減固定費用產生的效果。距離通過擴大銷售額來盈利的應有形態還很遙遠。

“依靠日元貶值和削減固定費用勉強確保了利潤”——日本還有很多其他大型家電企業也處於這種境地。夏普通過改善液晶面板的收支,東芝憑借NAND閃存的良好業績支撐了第一季度財報,但這些都是按日元結算的零部件所佔的比重較高的產品,因此很大程度上受益於日元貶值效應。

家電業務沒有復蘇跡象,東芝的電視機業務虧損約100億日元,電腦業務虧損約80億日元,該公司代表執行董事副社長久保誠甚至吐露出了“沒有起色,很頭疼”之類的話,與NAND閃存的優秀業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業務重心放在重電領域的三菱電機和日立制作所則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勢頭。日立是八大家電企業中唯一上調2013財年營業利潤預測的。

NEC退出智能手機業務

對於陷入苦戰的日本家電企業來說,未能搶佔正在搶奪電腦和數碼相機需求的智能手機市場也是一處硬傷(圖2),使得這些企業在跟蘋果等公司競爭時總處於劣勢,拖累了業績復蘇情況。在此背景下,各公司紛紛開始大幅調整智能手機業務。

圖2:智能手機業務繼續低迷

除索尼外,日本各企業的智能手機業務繼續低迷。繼NEC宣布退出智能手機業務后,鬆下也宣布要大幅調整手機業務。夏普希望通過擴大配備IGZO面板的機型等手段重振手機業務,但大幅下調了年銷售計劃。

第一季度計入218億日元營業赤字的NEC主要是被子公司——NEC卡西歐移動通信的智能手機業務所拖累。NEC認為智能手機業務恢復無望,因此在結算說明會上宣布退出該業務。該公司CFO川島勇后悔地說:“我們沒有跟上智能手機的市場變化,后來也沒有開發出具有魅力的商品。”

鬆下、夏普及富士通面對智能手機業務也有些退縮。鬆下的河井稱“改善收支要採取很多措施,至於下半年以后如何開發新產品,近期將明確方向”,暗示將大幅壓縮智能手機業務。

夏普的智能手機業務也“形勢嚴峻”(代表董事社長高橋興三)。該公司此次大幅下調了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手機業務的年銷售計劃。今后將把智能手機等的通信技術作為“設備間聯動的核心”,打算強化智能手機與電視機和白色家電之間的聯動功能,以求生存。

索尼的電機機業務扭虧為盈

索尼CFO加藤優發布結算結果

日本家電企業中,唯一在智能手機業務中獲利的是索尼。以入選NTT DoCoMo“Top2戰略”的“Xperia A”為首,第一季度智能手機的銷量同比增加220萬部,達到960萬部。出席結算說明會的索尼CFO加藤優驕傲地說,“集結了索尼的顯示器、相機及電池等所有技術的新產品備受消費者歡迎”。主要從事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業務部門的營業損益由上年同期的虧損281億日元轉為盈利59億日元。由於智能手機的業績突飛猛進,5個電子領域合計的營業損益也由上年同期的虧損131億日元轉為盈利134億日元。

索尼的電視機業務也時隔12個季度實現了扭虧為盈。該公司轉向4K電視等高附加值電視的策略奏效,銷售價格上漲。

最近幾年,跟鬆下和夏普一樣,索尼也是日本家電行業低迷的典型代表。該公司的第一季度財報也說明了“恢復業績的捷徑是創造暢銷產品”這個簡單而明確的事實。(日經技術在線! 供稿)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